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智慧傳襲 永續水利-專訪水利署 王瑞德前署長

  發刊期數:第0200期/ 發布日期:105/11/11

  『土木工程與法律學出身的王瑞德前署長,誓言面對環境變遷挑戰,共創水利新局。他期許水利署持續努力提供民眾優良的水環境,並因應社會發展需求,共同打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基石。他強調,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唯有順應自然與水及環境共生,才能營造祥和與富庶的臺灣。』

  印象中的王瑞德前署長,是個夙夜不懈,親力親為的拼命三郎。就算許久沒見到他,也明白他一定在某處努力著。面對開不完的會、批不完的公文與一直來的秋颱防範等業務,從他的繁忙可知水利業務的繁重,在氣候變遷下,世界各地水患及乾旱問題頻傳,台灣更是在兩個極端間擺盪,水資源問題比其他國家更加嚴峻,但在公忙之中他仍不忘抽空看書、各種領域的書都會去接觸,因此他很重視知識管理!據說這也是水利署電子報成立的原因之一。水利署電子報發行近4年,在艱鉅條件與環境資源不同面相下發行這麼多期實屬不易,來聽聽他聊聊,水利署電子報帶給他什麼樣的感觸和期許吧!

Q:在知道水利署電子報已發行近200期時的當下,腦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
相關圖片A:聽到兩百期,覺得是一個非常圓滿又進步的象徵。為什麼叫『圓滿』?因為兩百又比一百更圓滿,而且是又到『百』,覺得我們真的是很積極的去完成一些想要達到的發行目標;『進步』就是因我們能透過電子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來掌握最新的訊息,而且用最快的方式來呈現,讓所有渴望知道水利相關工作與進展的人,能夠即時獲得知識的交流,這是一個圓滿又進步的象徵,這是我第一個印象。

Q:水利署電子報裡面這麼多文章,印象最深刻是哪篇?又為何印象最深刻?
相關圖片A:我們的電子報真的非常好,當初就很想將我們已發行有年的「水利期刊」改成月刊,不是月或季的問題,而是過去屬年刊之「水利期刊」的內容常是一些委辦成果展示,只將期末報告的內容再稍微加以刪修而已,對於我們機關、水利工作先端的進展、水利專業的交流或水利活動的宣導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也缺乏即時性,自從以電子報取代紙本刊物後,能快速掌握水利訊息,且每期都按時出版,不只符合當初「水利期刊」轉型的需求,更超越當初的期待。
因此兩百期的水利署電子報,每篇都非常好,但如果一定要從這麼多篇裡選出來的話,不一定把它說出哪一篇是印象最深刻,沒有哪一篇是最好的,每篇都很好,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應該是:前主任秘書戴如伯所談到的土地管理,她在我們大台北地區淡水河防洪計畫裡面所經過的努力,她當時在擔任土地組的組長,還有在當土地組組長之前她也一樣在水政組做土地的相關工作,所以在那裡面和地方的溝通,還有這麼不容易的防洪計畫的推動,都不是我們今天能夠想像的,所以印象最深刻。

Q:若以類別來說,對電子報哪些類別最感興趣?
A:當然一般人首先會被焦點所吸引,但是我比較喜歡看專欄,即使是看任何的報紙,都會先看社論、看任何的雜誌我都會先看專欄,最喜歡那種比較有主題性的深入報導,對於我們各項業務的分門別類的說明,有時候會比較像報告,我們畢竟都是工程師,所以我們寫出來的東西都很充實又很有內容,但是談到文學性的報導,我們就比較缺乏文學性了,如果我們的工程師能夠再有一點報導文學的修養,也許我們可以開報導文學講習班,讓我們的報告用報導文學的方式來寫,那就更吸引人了。所以還是強調說,我們的分門別類的那些項目,也許我們有一天可以更進一步的改進,但是那個專欄,就可以是比較具有主題、比較深入,每次比較會於第一個時間看的。

Q:水利署電子報已發行近4年200期,若以一句話代表,有何期許?
相關圖片A:我們的電子報很快速的來交流了在水利界不同部門的人的想法跟做法,還有我們對未來的願景,水利基本上還跨了很多領域或者並不是一定要跨很多領域,而是很多領域的工作必需跟水利工作相輔相成,才能夠成就了我們全面性的社會的發展,所以水利電子報的發行,這方面可以讓不同角落的人,能夠獲得他想知道水利工作的推展,或者是我們在解決水利問題的工期及策略跟手段,那他們就能夠很快知道何時得到幫忙。這是一個講究處理效率的時代,任何事情都要發揮智慧的社會,所以我要用這個「智慧傳襲」,所謂的「襲」,當然就是「世襲」的襲(如有人會說皇帝世襲的那個襲),所以智慧傳襲就是我們的智慧去傳承,然後去沿襲這樣的一個智慧,讓大家能夠更進步,所以就是用「智慧傳襲」這四個字,那另外用的四個字就是「永續水利」,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智慧傳襲,能夠讓我們的水利工作永續的來發展,用八個字叫做「智慧傳襲、永續水利」。

Q:對水利業務方面的期許?
A:希望我們水利的核心業務是在「防洪治水」跟「水資源管理」兩個面向,在「防洪治水」方面,本來就是在做整體流域經營的工作,這需要各部會一起來努力,台灣是一個島,能夠利用的國土不多,那在生態復育、環境永續跟社會發展上,一定要取得一個平衡點,所以希望我們在流域的整體經營上,所有的部會應該本於政府一體,並兼顧環境的永續跟社會的發展,在未來我們的「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的工作,希望降雨在土地的承受度上,能夠加強土地整體的承受力,而不是只靠水路來承受或者是靠我們後來的流域綜合治理的滯洪池抽水站來承擔,這是我未來對防洪治水的期望。
對於「水資源管理」的期望,我們雖然有多元水資源的開發,可是傳統水資源還是不可或缺的,台灣其實還有不少可以蓋水庫良好的址、假如我們要能夠永續發展我們的國家,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像台北雖然有翡翠水庫,可是它因為沒有專管可以引到淨水廠,所以會跟南勢溪的水混合運用,在颱風期間水濁了以後,難免就會受到限水的影響,更何況是沒有大型水庫的地區,所以我們會覺得傳統水資源的開發,是將來水資源管理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期待這兩大核心業務,都能夠穩定的發展。

Q:對同仁的期許?
A:對同仁最簡單的要求就是我們這個團隊,無論如何大家都要合作無間,能團結朝向我們的共同目標來邁進,對我們的團隊我只有六個字來期許大家,就是「專業、敬業、樂業」,那一定要有專業才能夠做事,要敬業才能夠把你的才能發揮出來,要樂業才能夠讓你在這個單位工作得很愉快,期待我們是一個專業、敬業、樂業的團隊。讓大家能把在水利署工作,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也因為我們用快樂的心情,很努力的來從事我們的工作,讓人民也能夠得到快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