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溪流域位於台灣南部屏東縣境內,發源於萬安社舊址
上游海拔1,702 公尺日湯真山嶺線,流經屏東平原南方,於東港鎮北側流入台灣海峽,主流長度約44公里,
流域面積約472平方公里,為蜿蜒之平原
河川,
東港溪流域中
上游段,河道內有
高灘地、
濕地分佈,為水中生物,及鳥類之重要棲息地,是本
流域生物生態資源最豐河段。
惟近年來淹水情事集中於
東港溪流域中
上游段發生,為解決兩岸因地勢平坦且降雨量大時,區域
排水不易匯入造成之災害,在
河川治理部分乃採整體規劃
綜合治水方案,以設置
滯洪池及增加河道通洪斷面為原則,並擴大兩岸
堤防預定線增加
洪水緩衝空間,主流與支流銜接部分往支流方向延長擴大劃設
堤防預定線結合區域
排水改善,並配合
河川管理,以期全面完成本溪之
防洪體系。
第七河川局爰此方針已就
東港溪流域中游段陸續辦理「
東港溪安平
護岸五魁寮
護岸防災
減災工程併辦土石標售」等各河防工程,除採拓寬河道、增加
河川空間滯洪減少洪災方式設計,並以加深主深槽方式,祈使兩岸能平岸
排水,增加退水時效,解決水患問題。
第七河川局亦思索從「落實綠色工法」、「增加民眾休閒親水遊憩場所」及「發展社區總體營造」等角度綜合考量施設各河防工程,落實綠色工法,儘可能減少混凝土使用,如:採拋塊石材料施作低水
護岸、
抗沖蝕網覆土植生工法施設
護岸,以減廢降低二
氧化
碳放量,並於堤後空地移植鄰近潮州
人工湖所餘樹木進行綠美化,打造生態綠網、增加
生物多樣性,另側溝部分底版以透水方式設計,適時補充
地下水,增加基地保水能力,確保本工程可融合
河川復育自然生態環境及生態,復配合河道整治及
河岸美化,於
東港溪沿岸設計景觀平台、涼亭、健康步道及街道家具等設施,提供民眾休閒親水遊憩場所及社區活動地點,以增加民眾休閒親水遊憩場所。
東港溪中
上游段目前已採整體規劃
綜合治水方案進行治理,並朝向兼顧
流域內
防洪、
灌溉、生態保護、休閒遊憩等功能,建構完整的自然生態與社會環境系統,以生態融合
河川防洪措施與社區發展,將水域空間轉變為空間主軸,串聯周邊景觀特色、人文歷史、生態環境等,營造多樣化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