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的CEO 翻轉麥寮農業再升級-
有位金融界的CEO,出身農家子弟對於農業有份濃厚的情感,因看上雲林麥寮得天獨厚的日照位置,成立了結合綠能、農業、健康飲食的體驗式農場,這個因太陽而生的小宇宙,期許能像太陽一樣孕育生命,生生不息,成為翻轉雲林麥寮的綠能新農YA。
在洄瀾處 閱讀麥寮地陷區
濁水溪出海口升起冉冉白煙,工業化的環境,讓人幾乎忘記,麥寮是個農鄉小鎮,凜冽的狂風肆虐,當地的人們,順風而行逆風而戰。
麥寮鄉位於雲林西北角,濱臨臺灣海峽,潮間帶腹地遼闊,約有47平方公里,加上海岸陸棚平坦,是魚類棲息繁殖及漁業發展的最佳環境,為居民開闢了農業之外的另一條生路,但因養殖業興起,水源供應短缺,民生及產業必須大量倚賴地下水,長期超抽地下水的情況之下,民國81年至83年間麥寮鄉後安村,年下陷速率達16公分,造成部分區域低於海平面,雖然92年度檢測資料顯示,沿海地區下陷趨勢已較為緩和穩定,但年平均下陷速率尚維持在每年約3~6公分的範圍,民國75年韋恩颱風以16級的陣風,鋪天蓋地而來,橫掃西南沿海一帶,直至今日,仍是許多麥寮人民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
綠色經濟實踐者 善盡地球公民責任
這個農場,很熱情,這群農夫,很青春,他們把夢想都種在這片土地上。關懷土地、友善環境,一場太陽能與農業結合的創新運動,在麥寮悄然興起。
麥寮臨海風勢強勁、水資源缺乏,但卻擁有獨一無二的優點-「臺灣日照時數最長的地區」,看中這股潛力,出身農家子弟邱信富先生,對土地有一份深深的情感,不願看農村走向衰敗,藉由過去在金融業建立的人脈,網羅光電綠能及農業的專才,開始實踐綠能新農業的夢想。
走進阡陌交錯的農田間,一排七彩繽紛的建築像骨牌般的,躺在這片充滿綠色能量的寶地上,好奇的問著園區農業部莊豐鳴主任「為什麼農場的屋頂都是斜斜的?」年輕帥氣的莊主任笑著說「因為北迴歸線在嘉義,雲林在北迴歸線以北,太陽直射只到北迴歸線,它就往回走,所以我們斜屋頂的仰角是為了配合太陽日照的角度,獲得更多的日照」,同時農場秉持「一塊土地,多元運用」的理念,在光電綠能的斜屋頂下建置溫室,半罩式農舍種植蕨菜、山蘇、地瓜葉、過貓、山蘇等耐蔭作物,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環境訴求,依季節更替與作物特性,選擇適合農產品栽種,以生物防治方式降低農藥使用率,生產安全農產品,並定期將農作物送檢,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善盡地球公民的一份責任。晁陽農場在太陽能等綠能設施使用與農業經營使用結合,並持續朝「農電共榮」的方向積極運作,更致力朝向申請成為優質環境教育場域為目標,為傳統農業挹注了一股新的力量與出路。
友善土地 公益關懷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是唯心所造,只要心有多美,世界就能有多美麗,在麥寮,看見一群以正面、積極心念,為夢想而拼搏的實踐者。
麥寮位於水源供應的末端,農漁業發展大多抽用地下水,因此,晁陽農場在建廠時,花費許多經費及心思建置雨水回收系統,將蒐集到的水源經過曝氣、過濾及層積方式再利用,同時農場也種植低耗水的作物,如過貓、玉米、紅藜、花生等經濟作物,減低對地下水的使用及依賴,由珍惜資源的心意,落實於「友善土地,環保耕種」的具體行為。
農場營運行有餘力後,開始回饋社會,與雲林家扶中心合作照顧弱勢,藉由企業與個人的支援,提供永續的扶助,使受助者的家庭生活得以安定,進而形成友善社會的循環。另一方面,成立農業生產端,廣招雲林及麥寮在地人加入,尤其是漂鳥返鄉的青年們,讓原本只有長者耕耘的農村,投入擁有專業技能的新活力,結合董事長自身技術背景和科技管理思維,運用資源回饋給麥寮,落實社會企業關懷社會的精神。
希望的力量 擴散為一個地方的改變
麥寮鄉位於地層下陷區域,豪雨來襲常導致海水倒灌,屢屢造成嚴重水患,經濟部水利署於103年於施厝寮排水系統海豐支線南北兩端各新建一座抽水站,海豐支線排水路3.5公里,其中30公尺作為滯洪池,有31公噸蓄水量,積極打造不淹水及有效保護附近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寶島臺灣。地陷區凝聚各方的力量,懷抱希望憑藉著傻勁與勇氣,盼望能為地方帶來改變,同時為臺灣農業開創智慧綠能的新契機。麥寮在地,正掀起一場綠色革命,期盼能達成節能減碳之目標,努力促成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的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