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不讓居民淹水的分洪工程水利故事集

  發刊期數:第0286期/ 發布日期:107/07/06

不讓居民淹水的分洪工程

員山子分洪方案早在民國53年(1964)實施「臺北地區防洪計畫」時就曾辦理初期規劃評估,但因分洪效果有限且經費龐大而未採納。87年(1998)瑞伯、芭比絲颱風造成汐止、基隆及瑞芳等地區淹水嚴重,遂將員山子分洪方案納入「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一同評估其可行性,因整體治理計畫所需經費初估高達1,050億元且須拆除數千民房,行政院核示應再詳細研擬如洪災保險等替代方案,俟完成具體可行之實施計畫後再報院核定。89年(2000),象神颱風又造成基隆河中、上游嚴重水患,行政院為改善汐止等地之水患,於是讓員山子分洪計畫實施。90年(2001)員山子分洪工程計畫核定,91年(2002)編列特別預算新台幣316億餘元推動「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員山子分洪工程為計畫主體工程之一,其執行經費預算約60億元。

員山子分洪工程位於新北市境內,為大型的水利分洪隧道,自民國91年(2002)6月4日開工,94(2005)年10月28日完工。分洪工程的進水口位在新北市瑞芳區瑞柑新村,工程人員於瑞芳區河段興築一高8公尺、長30公尺的攔河堰,右側設置側流,以自然溢流分洪方式,將上游集水區洪水導入長約2.5公里、內徑12公尺的引水隧道。其設計最大分洪量為每秒1,310立方公尺,分洪路線往北偏東,經基隆山西麓,於省道台2線之瑞芳區海濱里的出水口排入東海。攔河堰上游設置3座梳子壩,以避免流木阻塞並保護隧道結構不被隨水而下的巨石破壞。

  • 山子分洪入口(左)與出口(右)之空拍景象

    山子分洪入口(左)與出口(右)之空拍景象

「這件工程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居民的抗爭,居民不滿隧道炸藥開挖的震動與噪音及九份地區的地滑,並要求出口處漁業權補償。」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工務課課長林益生回憶道。

先說分洪隧道,因為隧道開挖主要是用炸藥方式處理,炸藥引爆引起了聲響和震動,從早到晚的施工作業,造成入口與隧道沿線的當地居民無法安寧。住在隧道入口處附近的阿伯三天兩頭跑到工地抗議,阿伯說再這樣炸下去根本無法生活。但是第十河川局與施工單位也很無奈,因為這樣的施工是符合施工規範的,當時也有委託辦理環境監測,測試當地的噪音和震動也都是符合規定。那時因為噪音與震動,使得民眾無法安寧,又因為他們經常抗爭,影響了施工的進展。最後實在是沒辦法,第十河川局才簽請經濟部以救濟金的方式解決,也就是給當地居民一個月15,000元的房租津貼,讓他們暫時離開去外面租房子,才解決這問題。獲得補助的範圍除了瑞柑新村52戶的居民外,也包括隧道沿線40幾戶。

  • 地方居民抗爭實景

    地方居民抗爭實景

  • 漁業權抗爭景象

    漁業權抗爭景象

除了居民在隧道施工的抗爭之外,還有漁業權抗爭的問題。漁民擔心未來只要一分洪,水就會排到海裡,影響到當地的漁業。當時經濟部考量,既然漁民有此疑慮,那就一次把5海浬的瑞芳區漁會專用漁業權撤銷,再給予補償金。當初估計要2~3億元補償費用,後來因認定基準與漁民有所差別,漁民還是常常來圍工務所抗議,最後是補償他們5億多元。

此外,員山子分洪工程當初辦理環評作業、用地取得、以及開工時,皆向當地居民辦理說明會。但當時不只居民抗議、漁民抗議、甚至連瑞芳鎮公所也抗議,這三方跟第十河川局一開始是很對立的。公所擔心挖隧道會引起九份地滑問題,甚至造成九份邊坡持續崩塌,故要求改善第十河川局也只好再向經濟部爭取500多萬元用以施作保護工程,以及在隧道沿線與九份中間設置多處傾斜管定期監測。雖然監測結果都是綠燈,第十河川局還是協助公所爭取經費做邊坡補強的工程。就這樣,一邊施工一邊溝通抗爭的問題。

林益生認為,這些工程都是很正面的。汐止居民非常支持這個工程,當地那52戶和海邊的居民也頗富人情味。某次他們去調查震動損壞房子的情況,居民都很有良心,察看房屋裂縫時,發現有裂很大的地方,居民竟然會說這個不是這次造成的裂痕,是之前的,房屋的小裂痕才是這次開挖造成的裂縫。他們造訪發現居民都還蠻理性的,並不會趁機要求補償。當初施工時花了1年與民眾溝通,直至隧道貫通後,抗爭的問題才較少發生。

另一個讓林益生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提前分洪的事件。他回想道,那時隧道剛挖通,內部還沒有襯砌處理,只有一些支撐的鋼架以及施工機具。可是豪雨已經來了,就怕下游的汐止再度淹水,所以當時行政院說要先進行分洪。此種事即使放眼全世界都很少見,因為隧道施工的支撐架來不及撤離就讓水沖進來了!

第一次提前分洪豪雨事件,隧道內的東西都還在,第二次納坦颱風時,隧道內的東西就被沖得乾乾淨淨的,隧道內所有的施工機具、發電機等物品來不及撤出,全都卡在隧道出口船型鋼架上,最後鋼架是由廠商硬拖出來。這是個耗財耗力的工作,耗時3~4個月才復工。後續也衍生廠商求償爭議,相關的民事官司到現今仍在進行中。

林益生回憶,當時雖結婚但還沒有小孩,家中只有他跟太太兩人,但因家住臺北,必須每天早上6點半出門坐火車到瑞芳車站,再去工地或是工務所。林益生跟王朝勳當時兩人都派駐工地,也因王朝勳家住在附近,所以9月11日豪雨時才有辦法那麼快的趕過去。林益生事後回想起來,讀水利的他們去挖隧道完全是預想不到的事,他們初到工務所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新奧工法」,只有聽過這個名詞。這件工程最關鍵的就是隧道工程,跟水利工程有關的主要是入水口跟出水口的地方,例如,水要怎進去?到出口要怎麼消能?其他的部分都是屬於隧道工程的東西。員山子分洪工程總共花42億元,1個月平均至少要花1億,1天約300萬,所以1年就貫通真的很厲害!

  • 提前啟動應急分洪之施工機具淹水景象

    提前啟動應急分洪之施工機具淹水景象

  • 提前啟動應急分洪之出口實況(左)及受損船型支撐鋼構(右)

    提前啟動應急分洪之出口實況(左)及受損船型支撐鋼構(右)

水利同仁用心溝通,妥善處理地方抗爭難題,努力克服工程施工的艱辛。如今,員山子分洪工程完工,有效改善基隆河沿岸居民長年以來的水患之苦,當基隆河洪水水位暴漲時,可以順利由員山子分洪入海,讓沿岸居民不再驚心害怕颱風豪雨的到來,過程雖辛苦,完工至今未再發生淹水情景,也深獲民眾的讚賞。今雖無大禹,卻有更多像大禹般默默為治水貢獻的無名英雄,令人敬佩。

資料來源:

本文引自『回顧七十 前瞻永續-水利故事集』一書

1.整理自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工務課課長林益生及基隆河員山子分洪管理中心主任王朝勳之訪談內容。

2.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分洪治水_基隆河員山子分洪簡介」。

3.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網站,https://goo.gl/O7sL3K。

4.照片為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工務課課長林益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