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屬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之一,是台灣經濟及民生命脈,為維持庫容並延續水庫壽命,經濟部105年核定「水庫庫容有效維持綱要計畫」,專案列管13重要供水水庫以120年前淤積零成長為目標,106年起結合前瞻計畫加速執行,恢復庫容確保穩定供水已是現在進行式。
每年颱風豪雨挾帶沖刷集水區巨量泥沙,是造成臺灣水庫淤積的主因,過去,採用水庫庫區清淤方式減淤,雖歷年清淤量總計達1.7億立方公尺,但仍不及颱風豪雨淤積速度;現今,水利署積極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整合水土林共同合作,除上游集水區保育治理減少泥砂量外,中下游庫區亦透過水力排砂、陸挖、抽泥、下游還砂於河及淤泥多元化利用等方式,多管齊下並逐年加大清淤力道,經各水庫管理單位積極執行水庫整體防淤方案,石門、曾文及南化等水庫淤積情形較近年平均淤積量減少3成以上,庫容維持工作已顯有成效。
水利署依前述綱要計畫及滾動檢討擬定各水庫實施計畫,策定各水庫清淤年度目標,約每2個月邀集13座水庫管理單位召開水庫清淤進度檢討會議,及每季召開水庫庫容有效維持實施計畫管考會議,以協助及督導各水庫管理機關達成年度目標,今(109)年清淤工作持續朝最大化方向執行,年度清淤目標量提升至1,273萬立方公尺(不含水力排砂),在各水庫管理單位利用枯水期間增加清淤執行能量,透過陸挖、抽泥及放淤等多面向加速下,至7月下旬實際執行達986萬立方公尺(不含水力排砂),執行率達137%,並掌握先前梅雨鋒面執行水力排砂17.53萬立方公尺,不間斷加速恢復庫容。
經過近年各部會及各水庫管理單位在水庫永續理念努力下,原訂120年達成之淤積零成長目標,將提前於109年開始逐年讓這13座最關鍵水庫展現淤積零成長成果。以石門水庫為例,預估平均年來砂量為353萬立方公尺,109年度陸挖及抽泥目標量290萬立方公尺,水力排砂目標量117萬立方公尺,清淤量將可大於來砂量逐年恢復庫容。
除各水庫整體防淤工作正持續進行,水利署更透過積極建設水庫水力排砂防淤設施,已完成石門水庫發電鋼管改造成排砂隧道、曾文水庫防淤隧道、白河水庫防淤隧道等,未來南化水庫防淤隧道及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預計110年完工、白河水庫繞庫防淤隧道預計112年完工,將可提高水庫於颱洪期間防淤能力,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極端降雨挑戰,逐漸恢復庫容及確保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