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臺灣在民國80至90年代不斷受到天災侵襲,85年的賀伯颱風、88年的921地震、90年的納莉颱風、98年莫拉克颱風等,行政院於民國94年通過「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作為政府復育及保育國土資源的行動綱領,本署配合推動中央管河川數值圖資基本資料庫並開發「中央管河川空間資訊系統」,並因應時空變遷、資訊技術演進、水利業務推動,持續精進系統內涵。
二、銳變
系統發展至今已有20年時間,簡單說明系統發展歷程:
(一)第一階段:民國94年至101年—將航空測量成果導入水利業務推動
因應90年代利用載人飛機辦理航空測量的興起,94起利用前項技術進行中央管河川航測數值圖資建置,逐步產製河川、排水、海岸與水庫集水區正射影像與大比例尺數值地形圖,納入系統,並將航空測量成果導入水利相關業務包含治理規劃、防災、搶修、復建等工作,展現流域數值圖資。
(二)第二階段:102年至112年—轉型以業務需求為推動目標
收納水利署所管環境敏感區位圖資,104年起推動以GIS圖台,查復環境敏感地區業務,以簡化同仁查複作業時間。環境敏感區位查詢案件,每件函文要查復的土地數量有時甚至可達數百筆,若以人工比對公告圖籍,將耗費大量人力且曠日廢時,如此重複性高的查詢業務,相當適合由系統協助查處。隨著系統功能運作及精進,109年配合國發會倡議之OpenAPI建立功能API共用服務與地圖元件,署內資訊系統可於本系統展示空間資訊,達到圖臺與GIS功能共用目標,系統亦因此更名為「水利空間資料整合應用平臺」。並依業務需求擴增平台功能包含圖層套疊、路徑規劃、水庫清淤比對、土地清查比對及地圖畫布等功能。此外,因應無人機應用日益普及,自109年開發無人機設備與操作證管理維護功能,並開展無人機輔導教學與業務應用訓練等工作。經過長期運作與優化,目前平台功能已相當切合水利業務需求,平臺更於112年榮獲由臺灣地理資訊學會頒發的最佳推動服務金圖獎。
(三)第三階段:113年~—推動個人化服務
著眼於未來,本平臺將憑藉豐富的水利空間資訊數據與多樣化的水利業務功能,朝向個人化服務(Personalization)體驗發展。由使用者依照自己的業務屬性與需求,選取空間數據與功能集合,如同積木堆疊的方式,建構個人化圖層群組與業務主題功能;每一位署內使用者,都能創建出屬於自己的GIS圖臺。
同時,亦將持續貼近使用者的核心業務需求,彙整平臺業務使用情境,利用個人化服務工具,建構出可以共用共享的業務主題圖臺,讓使用者不須從茫茫圖層或功能選單中找尋,而可以依照業務,快速開啟查詢功能進行操作,以提升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