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擴散和遷徙方式一直是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傳統上,魚類通常被認為是通過水流、魚類自身的游動或人為的方式來擴散到新的水域。然而,在一些孤立的水體中,如高山湖泊或人工農塘,魚類的出現是否有其他可能?
近期研究指出,試驗人員選擇了常見的水鳥—鴨子作為研究對象,並收集不同種類的魚卵,將其餵給鴨子,並仔細觀察鴨子的消化過程和排泄物。
研究發現,大多數魚卵在鴨子的消化道中會被消化殆盡,但約有0.2%的魚卵能夠幸運地存活並隨鴨子的排泄物被排出。這些魚卵在被排出後,如果落在適合的環境中,如有水的地方(也是水鳥喜愛的棲地),便有機會孵化成小魚。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孵化出來的小魚健康狀況良好,並具備正常的生長和繁殖能力。
這種魚類擴散機制稱為動物體內傳播(Endozoochory),顯示水鳥在魚類的地理分佈中,可能扮演著比過去所知更為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孤立或難以到達的水域。水鳥作為掠食者,無意中幫助了其獵物(或食物)—魚類的族群擴散,而魚類又怎會演化出將延續後代的重責大任,託付給自身的掠食者?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例子,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間微妙且複雜的愛恨情仇。
而數千年來,人類為知不知「魚之樂」思辨迄今,尚不清楚永遠面無表情的魚,到底快不快樂?而數千年後,透過科學論證的鳥類糞裡的「魚之生」,恐怕也是莊子與惠子邏輯思辨中看不到的「自然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