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口述歷史-陳釘雲前會長談「八七水災」專案報告

  發刊期數:第0224期/ 發布日期:106/04/28

相關圖片
主題:八七水災
受訪者:陳釘雲前會長
時間:2008年10月9日下午14時~16時
地點:彰化農田水利會
訪談人:顧雅文、李宗信
逐字稿整理:陳姿君
八七水災的親身經歷
  八七水災發生於民國48年,那時我剛從大學畢業,有一段時間我還住在學校宿舍裡。當時大家都回家了,只剩我一個人在宿舍裡,因此記憶特別深刻。記得那晚,天氣非常的熱,習慣在晚上11點就上床就寢的我,一直睡不著覺。不久,天空開始打雷了,可以說是很恐怖的雷,我從來沒有聽過那麼大的雷。雷大概打了十幾分鐘,乒乒乓乓的,那個閃電也很恐怖,打雷打完後,就開始下雨了,整個外面都很黑暗,開始下豪雨,雨也下得很恐怖,乒乒乓乓的,等於是瞬間豪雨。像是台中,一、兩個月前的那個颱風,也是出現瞬間豪雨,一個小時平均下了198mm的雨量,連續下了將近兩個小時,所以整個台中市都淹水了。但是八七水災當時所下豪雨的時間比較長,豪雨一直沒停過,我睡不著覺又沒事做,加上好奇、害怕,於是就坐在窗戶前面看著外面下著雨,差不多下到凌晨三點鐘,雨就停了,但是仍有零星的小雨。我是學農的,因此對於雨量氣候方面有一點基本的常識,我們在學校裡也有修過氣象學,當時學到的不多,好像只有兩個學分,不過對於氣象也有一些概念。我一整夜沒睡,坐在窗邊看著,一開始是很緊張很害怕,看到後來也很好奇,前後大概下了四個多小時的雨,那種是大的雨量,當然到天亮還有毛毛雨,這就不用提了。也就是說,從開始下大雨大雨停,大概有四個小時左右。
  當時我就有一種後果會很嚴重的預感,所以隔天一早大概八點多,就急著要回彰化鄉下老家,沒想到幾乎所有的橋樑都壞掉,交通等於全部斷絕了,當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可以說是只有客運跟公路局,但是都停開了。那時候也沒有什麼資訊,資訊傳遞的速度很慢,頂多是靠聽收音機所傳達的資訊來了解情形,大家都不曉得到底嚴重到什麼樣的程度。所以我就從台中,用徒步的方式走到彰化的老家,整整走了一、兩個小時。到了彰化才發現,水淹的很厲害,尤其是彰化市區,因為那晚剛好是漲潮又遇到豪雨,加上大肚溪南岸決堤,大肚溪的水就整個往彰化市區這邊淹過來了。當時的河堤設計很簡單,因此當山上豪雨洪水下來時,河堤就決堤了。所以當我走到彰化市區的時候,看到很多店舖都淹水,起碼有五、六尺深,這是我親眼看到的,如果我跑進去的話,也看不到我的頭頂。彰化市區可算是淹水最嚴重的地區,嚴重的原因就是我之前說的,瞬間豪雨跟山洪下來,所以整個彰化市成為水鄉澤國。
  我在彰化市區逗留了一、兩個小時,看到這情形覺得很可憐。淹水不一定會造成人員的傷亡,人員傷亡最嚴重的地區是在彰化縣沿海的地區,因為大肚溪決堤,所以水都灌入和美,光彰化市跟和美兩地被洪水沖走的人不少,起碼有一百多人。另外在員林大村,也是因為八卦山的山洪下來,造成大村很多住在山下與山上的人聽說也被沖走了。有些人半夜睡覺,來不及起來,所以為什麼人員傷亡會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在半夜,山上的水下來,跑到這邊也是水,跑到那邊也是水,這種情形可說是家破人亡。那晚上的豪雨造成很多人逃難不及,因而被沖走了,在大村這邊被沖走的還好辦,因為容易找到,但是和美、伸港那邊靠近海濱地方的人如果被沖走,就到海裡面去了。所以彰化縣的那次水災,據官方的統計死亡失蹤的人數大概有四、五百人。另外我再補充一個案例,台中縣的泰安,住在大安溪低窪地區的河床的人都被沖走了,大概有幾百人。這兩個地方被沖走的人比較多,這是屬於人員的失蹤傷亡。
水利會的損失與重建

  八七水災發生時,當時的彰化農田水利會會長是賴維種,第一任的會長,是一位學者。雖然會長是位外行人,但因為當時完全是由水利局督導,因此重建小組的召集人呂榮進由水利局派來,在彰化住了一年。
  因為所有的河川灌溉引水的河道幾乎全部沖毀了,公路、道路方面就由公路局來負責修復、搶修河川水利方面,則由當時省政府的水利局,即現在的水利署來負責搶修。事實上,水利局本身也很忙,必須搶修大的河川的河堤。這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因為河堤太多太長,所以要搶修這些河堤對水利局來說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所以那時成立了一個重建委員會,主要是由台灣省政府省主席周至柔全權負責。記得我回到彰化的時候,還親眼目睹周至柔搭乘的直昇機在彰化降落,那是早上將近10點鐘的時候,我們無法靠近,因為那時的省主席幾乎就等於是現在的總統。
  當時的情形可說是滿目瘡痍,重建工作主要由省政府省主席組成一個重建委員會,下面又分成幾個小組,譬如說經費小組、公路搶修、水利部分的搶修、社會處就負責人員傷亡的醫療救濟與環境衛生消毒等工作,所以省政府在中興新村成立一個重建小組,在921時也有成立這一種重建的組織,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跨部會小組。當時由省政府完全負責籌備經費,然後分工去進行重建。水利的部分分為兩種,一種是水利局本身的河川,所謂的河川就是指大的河流,河川搶修重建;而水利方面交由水利會處理,水利局會派一位高級幹部來當召集人,譬如說彰化水利會搶修重建小組的召集人,這高級幹部就住在水利會。
  所謂重建,更明確的說,應該稱為搶修重建。為什麼叫做搶修?緊急的水利工程想辦法先讓它通水,所以叫做搶修,接著第二步再來進行重建,重建就是只重新來設計、發包、施工,慢慢地做。搶修的工作刻不容緩,有一個要求很嚴格的進度,譬如說一個月之內,要把所有的輸水幹線都搶通,也就是說,這些大的水利會的輸水幹線要讓它通水,不然的話,因為當時沒有自來水,在城市是有自來水,但是在鄉下是沒有的,鄉下人所喝的水所用的水都來自渠道,所以水利會的輸水幹線不通水是很嚴重的。所以我記得當時的省政府的重建小組就曾要求水利會的渠道要限期通水。因此,為了應付限期通水,所以我們要進行搶修工作,搶修所建設的工程不一定是永遠的,先讓它水可以通過去,然後再重新設計、發包、施工,當新的渠道完工後,就將臨時渠道廢掉,這是為了應急,為了環境衛生、農作物的用水,所謂的環境衛生就是當水不通時,有些社區的環境衛生就會很差,我們的水路大部分都會經過社區,所以環境衛生很重要。此外,農民也需要灌溉用水,所以也要應付農作物耕作的用水與減少環境被污染,因此要緊急搶修通水。當時在彰化水利會成立一個搶修重建小組,水利局派一位高級幹部來每天開會,開會的目的是為了應急,當時因為水利會本身沒有這麼大量的經費,因此完全由省政府來支付這一筆龐大的經費。第一個階段剛開始的第一個月工作的重點是放在搶修工作上,到了第二個月,有一部分還在搶修,但是已經開始進入勘查、設計、復建的工程,第三個月就開始發包了。當時就像是前陣子的921一樣,有發布緊急命令,頒布緊急命令有什麼樣的好處呢?譬如說使用到民地、政府的土地都可以馬上徵收與使用,另外,工程發包的程序不受政府稽查條例程序的限制,譬如說一樣工程設計好了,馬上貼廣告,兩天內就可以發包了。若在不緊急的時候,大型工程起碼要公告一個禮拜,但當時有訂定一個金額,若金額小的話,可以馬上找人來施工,不必比價也不必發包,像是只有幾萬塊錢的工程,就可以馬上交給比較好的包商去進行施工,這個就是緊急命令的好處。當然在搶修的過程中,因為要急著通水,所以重建工程是從嚴施工,但搶修工程就較為草率,所以有些工程做的較差也是沒有辦法的,例如你找我來幫忙,但是我找不到工人,所以我只好找那些外行的工人來做工程,所以也不計較,反正事情能夠辦好就可以了。因此當時的政府、水利會與民眾都很配合,大家有一種共患難的精神,都很合作、很配合,所以搶修工程都進行的很順利。
  復建的過程也很順利,進行所有復建工程的時間將近有一年,當然有些工程拖了一年多,大部分在一年內就將復建工程完成了。為什麼能這麼快?主要是因為有民眾的配合與政府的支持,但是我們發現,當時進行工程最大的困難是技術人員的不足,水利局本身也很忙,他沒有辦法支援。像921地震就不同了,921地震時,我們都派人到南投去支援南投水利會,因為我們這邊當時的損失沒有那麼嚴重,我派了十幾個工程人員去支援南投水利會。但是八七水災當時沒有這些工程人員的支援,在搶修復建的過程中,也動員的一些兵工來支援,因為不容易請到工人,而且工人也比較怠慢。這些短時間內來支援的兵工也是功不可沒,使重建工程可以順利的完成,大部分工程在一年內就完成了,有些拖了一年半才完成,一年之後,這些水利的工程可以說是回復原來的樣子,不但回復而且更新、做的更好了。

破壞與建設:八七經驗與教訓

  當時經費是由政府所負責的,這對於水利會來說,是得到了一個經驗,對於工程的保養、搶修、施工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救災經驗。所以,八七水災除了人員的損失外,對於地方來說,可以說是從破壞到建設,這一過程給予了大家一個很好的教訓,因此後來就成立了一個水利基金會,水利基金會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運作的,政府認為,以後若再發生相同的災害,又是完全依靠政府,政府會因此而被拖垮,所以成立一個水利基金會,每一個水利會每年都要繳交一筆錢來支持水利基金會的運作,繳費的依據是根據各地方水利會的土地、農地面積的多寡來計算應繳交的金額,現在這一基金會還存在。這一基金會存在的目的是為的當哪一天哪一個地方發生了嚴重的水利災害,可以向基金會借貸,其利息很低。
  八七水災對於當時的水利會來說,所帶來比較大的工程建設就是大的水門、水閘,這些水閘在八七水災時幾乎都被沖毀了,這些水閘都是三、四十年前的老建築、老工程了,所以我們從那一次重新改建之後,對於管理輸水、減少漏水都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700mm的豪雨就可以把這些舊的水門沖毀,那真的是不堪一擊,我可以說一句大話,現在如果四個小時多下1,000mm的雨量,我相信我們的水門也不會被全部沖毀,偶爾會有幾個被沖毀,但起碼大部分的水門都不會被沖毀。八七水災給予我們這麼大的、好的、慘痛的教訓,留給我們的啟示是:對於工程設計一定要從遠處、大處去看,疏忽不得,也就像是921震災經驗,讓大家開始注意大建築的防震安全,這一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現在有一些八七水災所重建的工程都已經毀壞了,毀壞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工程技術沒有現在來的好,現在工程設計的標準跟八七水災時的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八七水災給予我們的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教訓。因此后豐大橋斷橋的事件,若是發生大40年前是情有可原的,但若是發生在現在則是不可原諒,若是在山上土石流下來而導致橋斷掉,還可以被接受的。我雖然不是親身經驗,但是八七水災對我們水利會而言是一件大事,我們仍舊經常在討論、在翻閱相關資料。
  總而言之,水利會經常會遇到一些較大的天然災害,可說是靠天吃飯的。譬如說這幾次颱風來,我們水利會都損失了一、兩千萬,我們要求政府幫忙補助,而政府方面要我們自己先想辦法,這個幾千萬的損失我們可以自己想辦法,因為現在我們在八七水災復建後,所做的工程,都有考慮到被颱風豪雨衝擊的心理準備。由於八七水災給予中部一個很慘痛的教訓,因此這幾年來我們對於工程品質的要求比以前來得更高。
  八七水災給我們破壞但是也給我們建設、給我們一個新的理念:水利工程馬虎不得,為了大眾的生命安全,水利工程必須要從長、從遠去進行考量,因為這影響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很大。昨天我們在台北開會,我一再的要求中央要成立水利部,因為在台灣水患的問題隨時都會威脅到我們,所以政府必須要有一個專責的單位,現在政府想要成立的不是水利部,而是一個跨部會的河川流域管理委員會,我對於這一個管理委員會感到懷疑,因為跨部會的單位,每一個單位都來管,但是都不承擔責任,因而會導致無效率,我認為若將水利署升格為水利部,那就不同了。水土保持、水利會、林務局等這些跟治水有關的單位,都統籌起來,而形成一個專責的單位,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1.本文引用自「97年度經濟部水利署文化性資產口述歷史委託服務計畫」
2.口述歷史係當事人對歷史之陳述,不代表水利署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