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0年地下水實務教育訓練 強化業務專責人員知能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462期/ 發布日期:110/11/19

地下水為水資源分布中佔比較高之淡水,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之影響,可預期將扮演關鍵的角色;以110年臺灣百年大旱為例,同樣將地下水作為地面水源不足的短期救命用水源,這在在顯示地下水對於我們生活與產業的重要性。也因此,培育優秀的地下水業務相關人員,確保能持續性地投注專才的人力,是水利署地下水相關業務工作中甚為重要的一環。

是以,水利署本年度於10月21日~22日持續辦理地下水相關教育訓練,課程邀請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劉秀鳳局長、農工中心張順年副組長與雲林科技大學針對相關議題進行分享,重點分述如下:

一、「臺北水源特定區-水源水質淨化策略」

劉局長以豐富的工作經驗說明了「臺北水源特定區-水源水質淨化策略」,如照片1,分別由水源保護區與臺北水源特定區雙重管制背景說明、點源污染處理(污水下水道系統建置、新烏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翡翠水庫上游污水下水道系統與流程)、非點源污染處理(翡翠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削減、非點源污染削減整體化操作策略、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示範區操作情形與水源涵養策略效益等進行豐富與完整的分享。

二、「宜蘭縣智慧地下水管理推動經驗」

農工中心張副組長則是長期從事地下水相關研究與工作,尤其近年深耕並關注宜蘭地區的地下水資源議題,所以由「宜蘭縣智慧地下水管理推動經驗」成果分享,如照片2,從宜蘭的水文、地下水使用概況,引導學員了解區域地下水管理的必要性,再由智慧水表等設備安裝(相關法令、水表類型與優劣分析)、智慧水表地下水抽水量資料分析(抽水行為與抽水熱區介紹)、智慧管理系統功能、分區分層地下水管理(安全出水量補注量估算成果、不同方案可再利用量與可利用水量說明)、水表流量檢測及簡易量水設備測試等內容進行完整的分享。最後還不忘以「前途看似茫然,但往回看,卻發現已成就非凡。」道出其中的甘苦,同時勉勵自己。

  • 照片2 農工中心張順年副組長議題分享情形照片2 農工中心張順年副組長議題分享情形

三、「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案例」

雲林科技大學則是以長期協助水利署推動地下水補注工作的經驗,借由「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案例」的分享,如照片3,讓學員了解目前臺灣水資源所面臨的挑戰,並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相關文獻資料,強調落實地下水補注、保育之必要性,再由100年迄今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工作推動歷程與克服的困難了解其所需投入的各項研究與資源,並針對補注方案規劃原則以及110年旱災過後擴大地下水補注辦理區位與規劃提出建議說明,讓各河川局學員進一步了解補注工作推動方式。

  • 照片3 雲林科技大學議題分享情形照片3 雲林科技大學議題分享情形

分享課程結束後亦邀請相關專家與各河川局學員進行綜合討論,包含低衝擊開發策略的植生滯留槽的更新機制、物聯網的運用、水質改善項目的構想、地下水智慧管理方法精進、地下水補注水源水質的要求以及成效的評估方法等,重要內容包含:

一、「臺北水源特定區-水源水質淨化策略」

特別提及為有效降低集水區之污染對水庫水質的衝擊,自94年便開始關注此議題並參考國外做法著手規劃進行茶園非點源污染削減,以最佳化管理措施(BMPs)設置人工濕地以收集茶園地表逕流並進行水質淨化處理;102年起,推動LID創新工法,建置多處低衝擊開發策略(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的植生滯留槽設施示範場域,且顯示有相當良好的污染削減成效,又因占地小、施工簡單、造價低,同時可採污染源源頭分散處理的方式,快速且有效的達到水質淨化的目的,並獲得學員相當多的共鳴,對於水質改善程度的範疇也引起相當的興趣與討論。

二、「宜蘭縣智慧地下水管理推動經驗」

提及為加強宜蘭地區地下水抽用量的管理作業,更導入智慧物聯網監測技術,依據篩選出水井先行裝設抽水計量設備及相關附屬設備,建構宜蘭縣地下水智慧管理系統,期能確實掌握地下水取用量之時間及空間分布情形,另搭配地下水水位相關監測資訊,據以投入適切之定量管理及資源保育工作,促進宜蘭地區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能往正確的方向邁進。

三、「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案例」

在綜合座談過程特別再針對地下水入滲補注量推估方式進行說明,另也補充說明有關水源水質在法規上或操作上的要求,並針對為後續複製濁水溪地下水補注成功經驗及進行異地擴大辦理方式進行分享,期能與各河川局初步的溝通並預作準備。

在互動交流下激盪出更多元的想法,也讓學員有更深刻的印象。而除了前述室內的課程以外,亦邀請學員到具有豐沛地下水資源,且是全國唯一以濕地涵養水源的「深溝水源生態園區」進行現地參訪,如照片4-1、4-2,其中,園區主要分為自來水處理區、水源涵養林區、生態觀察體驗區等三大區塊,參訪過程藉由其所建構的地下水及地面水雙系統(平時使用粗坑溪地面水,地面水水量不足時才抽取園區內伏流水)、水源涵養林區、豐富的水生植物及水棲昆蟲、原生樹種介紹,期能由區域水源、水文地質條件與整體運作與維護方式,傳達給學員水資源保育的正確觀念。 此次的活動一方面除能提供相關知能外,一方面也能促進河川局夥伴們的交流,藉由訓練之知能補充及意見交流,期能協助水利署及所屬單位未來能對於地下水相關業務有更多元的思考,並對於提昇基層人員業務執行能力有所助益。

  • 照片4-1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現地參訪情形-1照片4-1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現地參訪情形-1
  • 照片4-2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現地參訪情形-2照片4-2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現地參訪情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