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華壩淤積物處理之策略方案

  發刊期數:第0080期/ 發布日期:103/07/25

榮華壩(如圖一)自民國72年完工迄今已逾其設計年限(25年),原設計正常蓄水位標高413公尺、最高洪水位標高419公尺、總庫容1,240萬立方公尺,主要功能在於攔截大漢溪上游石,同時開發義興水力發電,除可發揮攔外,每年尚有發電2億1,348萬度近3億元發電收益。

然而,民國93年艾利颱風創下7,002cms洪峰流量,伴隨大量石形成淤積三角洲並推移至前,復於96年韋帕颱風帶來豪雨造成上游巴陵潰壩,所負千萬立方公尺泥量也順勢帶往下游,致使榮華壩幾近淤滿狀態(如圖二),依最新區淤積測量結果(103年)顯示,榮華壩標高413公尺以下累積淤積量已達1,234萬4,000立方公尺,淤積百分比已高達99.55%,顯示榮華壩已無攔功能;且於此淤積面下,嚴重影響發電進水口進水品質,除增加發電支出外,亦大幅減少實際發電量。

相關圖片

爰此,為解決榮華壩困境,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於97年「石門水庫整治計畫緊急供水工程安全複核及義興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設計」委託技術服務案,針對榮華壩清淤進行規劃及可行性研究,嗣後於「榮華壩增設排淤設施可行性研究及規劃報告」及102年「榮華壩增設排淤設施規劃設計及評估委託技術服務」,針對榮華壩研擬短、中、長期改善方案-短期於庫區右岸興建一避難平台及聯絡頂人行棧道,並於每年非汛期辦理發電進水口前淤積面疏濬,以維發電正常作業(如圖三);中期方案則以改善發電進水口前有效排淤為目標,並以「消除迴流區」、「束水攻」以及「減低泥進入進水口」三大改善措施作為設計原則(如圖四),即於發電進水口兩側迴水區新建擋水牆,以消除回流區,而於沖刷道與大最左岸閘墩間佈設導流牆,束水攻,發電進水口前則佈設分水或排底板,增加發電進水口前沖刷能力,以利減低泥進入發電進水口(如圖五~六);長期方案則研擬清淤隧道構想之可行性評估,並提出細部規劃(如圖七~八)。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