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快被壓垮的陳經理─壓力所造成的身心症敏盛醫院邱献章醫師

  發刊期數:第0111期/ 發布日期:104/02/27

  陳經理看著幾乎占滿整個辦公桌桌面的藥包,喃喃自語地說:「才剛過45歲的生日,每天就要吃這麼多藥,我的健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心臟科的張醫師說24小時心電圖沒問題,要我放輕鬆,生活不要那麼緊張,心悸就會改善;神經科林醫師說我腦部的核磁共振掃描正常,沒有中風,也沒有失智;胸腔科的王醫師說我的電腦斷層顯示肺裡沒有長東西,只要不再抽菸,那麼胸口緊緊、喘不過氣的情況就會改善;腸胃內科的謝醫師說內視鏡沒看到潰瘍,叫我少喝咖啡、少熬夜;泌尿科的李醫師說……。我是不是長了壞東西、還是得了醫不好的病,他們不告訴我……」。
  陳太太對老朋友李小姐說:「我家那口子最近菸越抽越多,從每天一包變成兩包,以前只有應酬才喝點酒,現在連在家裡都自己買酒喝。在家的時候都坐在電視機前,拿著遙控器轉來轉去,從教育台看到宗教台,好像在閱兵。晚上也不好好休息,整夜翻來翻去好像把自己當魚煎。昨天還為了幾片樹葉跟好幾年的鄰居王先生大吵一架……」。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壓力像經濟、工作、人情、自我期許等等,就像是空氣一般與我們長相左右。適度的壓力能讓人有更好的表現,更好的生存能力。每一個人對不同事件所造成的壓力感受不一樣,每個人對壓力的承受度也很不一樣,對壓力的因應與調適也大不相同。當人面對壓力時,生理及心理上會變成警戒狀態,交感神經活化,造成精神亢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等等。人如果長期以往處於戰鬥狀況,身體所有的器官都會亮起黃燈,提醒我們要注意,不能大意;等紅燈一亮,就整組報銷了,從良品、堪用品,最後變成環保回收品。
  心病還是要心藥醫,藥物在短時間可以緩解因長期壓力所帶來的身心不適,但這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在較少痛楚下去思考如何調整腳步。正本清源,還是要去了解自己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清楚自己的壓力源,進而學習如何增進抗壓性及學習如何調適壓力。環境往往是客觀而難以改變的,感受卻是主觀的,往往操之於己,生活壓力卻是兩者的結合體。身心科醫師與相關專業人員在專業上除了對一般醫學有相當程度的訓練外,行為科學、心理學更是專業必須。也因為上述兩個學科的訓練,讓身心科的專業人員在現代日益增高的生活壓力環境中,成為人們追求健康、快樂、滿意人生的好夥伴。

靜下來思考如何調適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