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藉由新加坡經驗作為國內水再生產業發展契機水利署綜企組

  發刊期數:第0119期/ 發布日期:104/04/24

  新加坡的用水水源長期以來來自於鄰國馬來西亞,但兩國合約將於2061年終止。新加坡政府於1998年開始推動再生水的相關政策,其公共事務局並自2002年起迄今編列2.1億新加坡幣(約48億台幣)進行再生水研究,並設置一「水務中心」提供各國水務企業的交流平台,讓世界各國的水務科技可以免費直接利用新加坡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實驗,獲得具公信力的數據,各國水處理科技公司可互相比較其優劣,並以此為實務數據擴展的全球市場。德商西門子的水務科技環球研發中心就設置在此水務中心,國際水協會的東亞與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也設置在此水務中心。新加坡最知名的水務公司Hyflux也由此水務中心的支持而創辦。

  目前新加坡新生水(Newater)的產水量已滿足30%的用水量,預計到2060年則可達55%的總用水量,而新加坡現有 Kranji、Jurong、Ulu Pandan 及 Changi 等4座水再生廠,其中又以Jurong為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設立新加坡第一個工業水回收廠,開啟工業用水再循環的新篇章。Jurong占地2,600平方米、設在裕廊工業供水系統(Jurong  Industrial Water Works)内的工業用後水處理與循環示範廠,每天可處理與循環100萬加侖(相當一個半奥林匹克游泳池容量)的工業用後水。它是由公共事務局(PUB)與日本明電舍公司(Meiden Singapore)耗資約1,030萬新幣建成,日後將成為建造大士供水回收廠内工業用後水處理設施的參考。大士供水回收廠預計將於2022年竣工。

  這個示範廠是該區域首個結合兩項用後水處理技術的設施。陶瓷膜生物反應器(Ceramic Membrane Bioreactor,簡稱MBR)與昇流式厭污泥床反應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簡稱UASB)的技術,能夠有效去除工業用後水中高達97%至99%的有機汙染物,並過濾和淨化水質。淨化後可立即再循環作工業用途,經這兩道工序再加上其他淨化過程處理後的工業用後水,因擁有更高的品質,可立即再循環作工業用途。這個示範廠每日處理的水將送往裕廊島供工業使用,例如作為工廠冷卻用途。一般工業用後水經基本處理後,都會被排入大海中。Jurong水處理場每天需處理约8.6萬立方公尺的工業用後水。Jurong水處理場處理過水質

  新加坡公共事務局表示:「處理排入大海前的工業用水相當具挑戰性,這些用水中有很多有機污染物,會影響處理廢水的過程。」然而Jurong廠卻能運用科技,讓新加坡有高品質的用水進行再循環,為當地提供新的選擇,讓工業如今也能循環使用工業用水,從而減少對其他水源的需求。現任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總裁趙文良也說:「這個新發展也能助新加坡目前的再循環水平,即使面對極端天氣如目前的乾旱情况時,鞏固新加坡的供水能力」。工業用後水送入這個示範廠後,會先經過UASB去除有機污染物。UASB是通過培植適當的微生物來除去廢水中的污粒,處理過程中還能產生用來發電的沼氣(biogas),剩餘污泥則可用作肥料等,可說是善用每一份資源。加上它無需使用氣,因此比一般有生物淨化法節省約30%至50%的能源消耗。

  用後水透過MBR科技,將經過另一層高效率的處理,快速得出水質透澈、品質穩定的工業用途再循環水。公共事務局首席科技監余海利說「相較於一般處理廢水所使用的聚合物(polymer)膜生物反應器,使用陶瓷質地是更持久也更適合的選擇。這是因為陶瓷質地膜能更有效地處理混有油與化學物質的工業用後水,而且一般可耐上約15年,使用聚合物質地可能5~7年就得換一次。」當地目前每天的用水量約4億加侖,其中家庭用水占45%,工業用水則占其餘55%。

  新加坡政府經由政策擬定、跨國性平台設置、國內外技術與資金引入,水務科技在二十年內從早期德商西門子的整廠輸入,演變到近期新加坡本土廠商Hyflux的整廠輸出至中國大陸,光是在2006年,Hyflux便與中國大陸簽訂高達60億新台幣的水處理技術合約。

  我國正面臨旱澇頻率增加以及水資源時空分配不足的困境,水利署亦刻正推動再生水相關業務,並將據此發展成水再生利用產業,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可成為我國發展水再生利用產業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