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利署水文資訊系統簡介

  發刊期數:第0085期/ 發布日期:103/08/29

為全面提升水文觀測調查技術,改進水資源基本資料品質,提高水資源工作水準及洪災預警技術,行政院於民國87年核定「台灣地區水文觀測現代化整體計畫」,以建立現代化水文觀測網為主要目標,統整水資源資訊之調查、觀測、品質控管、資料管理,以增進水資源決策效率,提升全民福祉與國家社會的整體發展。

水利署負責推動前項計畫,近十餘年來已陸續投入相當資源在建置一套符合當前水文觀測資料業務需求之系統與機制。在各階段的工作之中,已完整地將水文觀測資料自前端硬體記錄、中端資訊傳輸與管理、後端資料供應與加值應用的架構進行整體地規劃,同時完成網路版本之系統開發。目前已建置「水文資訊傳輸管理維護系統」、「水文資訊網整合服務系統」及「水文資訊申請網」等三大系統,主要依據不同使用需求,將水文資料以資訊化方式進行整合。其中「水文資訊傳輸管理維護系統」係為因應各河川局水利署進行資料檢覈及產出水文資訊之需要,屬水利署內及河川局內部水文資訊人員之管理系統;「水文資訊網整合服務系統」則屬於對外展示及提供水利署及所屬機關各同仁業務需要直接下載使用水文資訊之系統;而「水文資訊申請網」則為對外界提供水文資訊申請之系統。每項系統皆有其使用目的,且為利運作順暢,每年皆須依據使用者及水利署業務檢討結果定期維護,並進行功能之擴充及改善作業。

整體水文資訊系統架構,雨量、水位、地下水等水文資料由測站負責人員現場蒐集後透過FTP伺服器上傳且匯入第一套原始資料庫,其中大部分雨量與水位測站已建置即時傳輸設備,將回傳水文資料至即時資料庫。接著各資料權責單位透過「水文資訊傳輸管理維護系統」檢核資料原始資料庫內之資料,檢核通過後進入第二套資料庫,然後交由水文技術組審核資料,審核通過後進入第三套資料庫。最後,各測站一整年的資料皆審核通過後,即自動進入第四套歷史資料庫。故第四套資料庫是匯集所有經過層層嚴密審核過的資料,同時也是對外提供之資料。水利署署內單位可以透過「水文資訊網整合服務系統」查詢與下載水文資料,其他單位之一般民眾或學術單位,則需透過「水文資訊申請網」申請及購買資料。

在「水文資訊傳輸管理維護系統」中,除了以網頁系統之互動式介面供使用者檢視及查詢水文資料,更提供各項輔助功能協助使用者檢核水文資料,並由使用者主動根據各項對照與比對功能判斷資料是否異常,若有缺測或外在因素如儀器故障等影響觀測成果,需註記原因並視情況捨棄觀測成果。如圖1所示,水位資料審核功能中可開啟「水位雨量對照圖」,將當月之水位與鄰近雨量站之雨量資料同時展示,供使用者比對,由圖1可得知5月份因正值梅雨季節,八掌溪橋之水位高亦因雨量而時有起伏。

相關圖片
「水文資訊傳輸管理維護系統」之水位資料與雨量比對功能

「水文資訊網整合服務系統」提供歷史水文、即時水文、颱洪資訊、水文分析等多類水文資料查詢與加值分析功能,供水利署內人員查詢與下載資料。以圖2為例,使用者以歷史雨量查詢功能,透過年份與縣市等條件篩選,可查詢特定測站之雨量資料,並預覽組體圖了解資料大致分布狀況,且可下載詳細資料之excel檔案供後續分析應用。

相關圖片
圖2  「水文資訊網整合服務系統」之資料查詢功能

前述兩系統皆為水利署內人員檢覈或查詢資料專用,若署外人員須查詢或申請水文資料時,則需透過「水文資訊申請網」。如圖3所示,使用者需先設定欲申請之資料種類、查詢日期以及測站(可使用流域、縣市或地圖選取),接著系統會列出符合條件的測站,使用者可透過資料品質、組體圖、測站位置圖等預覽,預先了解該測站之大致內容,若確定須申請,則於左側選取方塊中勾選加入購物車並結帳即完成申請。各項水文資料之申請費用遵照「水文資訊收費標準」之規定,第三標準為一般身分收取全額費用,第四標準為學術研究需要減收70%,第五標準為水利署或各級政府機關相關業務需要,免費提供。

相關圖片
「水文資訊傳輸管理維護系統」之水「水文資訊申請網」之資料查詢與申請方式

自「水文資訊申請網」於99年12月上線以來,自103年度6月20日為止,營運狀況如圖4所示,若將第三、四、五標準之應收金額(第四與第五標準以全額計算)加總,並將該年度的應收總金額(虛擬金額)與實收總金額進行比對,可發現應收總金額相當地高,自100年起每年皆有近千萬或2千餘萬,反映了學術研究、政府機關之水利工程規劃、政策施行等亟需大量水文資料為基礎進行分析,而水文申請網也適時地發揮其效益。在實收總金額方面,每年度也穩定地成長,103年上半年度已有93萬餘之收入,一般使用者對水文資料的需求亦可見一斑。

相關圖片
水文資訊申請網歷年收取金額統計

為落實「台灣地區水文觀測現代化整體計畫」,水利署迄今所建立的全台水文觀測網已確實地發揮其功能,從水文觀測設備建置、觀測資料蒐集與分析檢核、水文資料彙整,到水文資料提供管道與平台架設,都完整整合並採用友善的使用者操作環境,由近年系統的營運亦可看出系統已發揮其效益,為水資源規劃及洪災預警提供所需之基礎水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