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難忘「大水魚」的滋味-向水利前輩致敬

  發刊期數:第0029期/ 發布日期:102/08/02


  今(102)年水利署退休人員聯誼會,巧遇一位水利前輩,聊到我的家鄉-伸港海堤,喚起我對「大水魚」(係鄉人對海水倒灌後留滯於稻田的魚類簡稱) 的滋味的回憶。個人「八七水災」(民國48年)當年出生於彰化濱海農村-伸港,聽長輩提及8月7日大肚溪潰堤、海水倒灌,沿海地區汪洋一片,所有「土角厝」浸水後全部癱倒,個人仍在襁褓之中,差一點就被大水沖走。

  大難不死,自有記憶以來,50-60年代每逢颱風季節,伸港必定因海水倒灌而淹水。當時尚無颱風假機制,小孩們每需涉水到校就讀,危險萬分。至於大人們就更慘了,稻禾泡水倒伏、發芽,左鄰右舍相互換工搶收,若逢假日我們兒童們也不得清閒,需隨同父執輩至稻田幫忙或拾穗(撿掉落地上的稻穗,景象與畫家米勒拾穗圖相同)。但最令人期待的是當大水退去後,田埂、蘆葦旁,遺留許多隨海水而來,但迷路忘記回家的鹹水魚、魚塭溢流逃竄的草魚、連魚等淡水魚,每條魚都在3-4斤以上。每次都會撿幾個「米蘿」,帶回家剖開洗淨,以粗鹽醃漬後置入陶甕儲藏備用,一般可佐餐數個月之久。一小塊香煎大水鹹魚乾,香香鹹鹹足可扒上一碗公蕃薯稀飯,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算得上是人間美味,滋味令人回味無窮。

  在那不識愁滋味的日子裡,大人畏懼颱風來襲,海水倒灌莊稼受損,孩童們卻期待大水魚能源源不斷,以滿足一張張饞嘴的黃口。隨著歲月增長,依稀記得約60年代吧,水利局(本署前身)工程人員,帶著一群阿兵哥以數年期間,在海邊構築了一條長長的海堤,並於河川出海口建造水門,從此颱風期間伸港地區未曾海水倒灌,但大水魚的味道就更遙遠了。
  今年過年期間本署退休人員聯誼會,巧遇一位自局長退休的水利前輩,聊到他那段每天騎機車、帶便當(婉拒廠商「阿水」所提供的午餐券),遠從雲林赴工地與阿兵哥構築海堤,數年如一日,情境令人為之動容。如今英雄年華逐漸老去,海堤依舊健在,並無怨無悔的守護沿海地區居民生命及財產安全,功德真是無量。個人有幸加入水利團隊幾近一年,謹以水利工程受益人觀點,以拙文向所有戮力從公、默默耕耘,與人為善的水利人致敬(政風室主任洪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