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資源環境教育系列研習課程 104年第二場次紀要水利署保育組

  發刊期數:第0142期/ 發布日期:104/10/02

  水利署104年度環境教育研習課程第二場次於8月20日在台中辦公區舉行,由張良平副總工程司揭開序幕,課程邀請到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周聖心執行長及臺灣大學海洋所戴昌鳳教授帶來了兩場非常精彩的演講。

水資源環境教育系列研習課程 104年第二場次紀要  第一堂課由周聖心執行長分享「臺灣千里步道的環境教育推動」,千里步道始於2006年4月23日,是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涵蓋廣泛議題包容性的一項「公民行動」。2006-2010四年間,得力於許多志工朋友們共同合力,完成山海屯主幹道共3,000公里的環島路網。2011年起並致力於生態旅遊、工作假期、步道周邊社區培力等環境倡議與推動。而在環境教育的推動上,為強化生態向度,除了對生態的認識不可或缺,也強調與人文社會歷史等面向的整體理解,方能完整觀照人與環境間的關係。千里步道各階段目標所開設的各類課程,皆秉持這些原則進行課程規劃。周老師用一張張引人入勝的美麗照片,帶領學員們進行了一場步道的生態漫遊之旅,做了最好的環境教育示範。
水資源環境教育系列研習課程 104年第二場次紀要  第二堂課則由戴昌鳳教授分享「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之課題。本次課程探討氣候變遷對海岸地區、珊瑚礁、沿近海漁業及遠洋漁業造成的各項衝擊,皆與我們切身相關,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戴教授是台灣少數專門研究珊瑚珊瑚礁的學者,他指出:海洋生態系的衰退和海洋資源的枯竭主要受到人為活動和氣候變遷的雙重衝擊,但是人為活動的影響往往佔了更高的比重,因此,在考量未來海洋生態系保護的調適策略時,如何減輕人為因子則為非常重要的考量。而現階段台灣海洋資源保育最有效的策略為:設立海洋保護區,並經由適當的立法和執法,杜絶人為活動對特定區域的衝擊或破壞行為,就可使海洋生物得到生息繁衍的機會。若能配合海洋污染防治和適當的漁業活動管理,則更能收到良好效果。面對這個嚴肅且值得關注的議題,戴教授將影像的視覺傳達融入教學內容,引領學員們深度思考,令人印象深刻也更易理解。
  期待透過本次課程,不但能讓學員們凝聚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生態共識,學習探討生態保育的因應作為,也能激發出對生活的想像,從生態、人文、社區、生活等多面向思考的結合,無論在生活或工作上,都能為守護台灣水資源提供新的思維與作為。
水資源環境教育系列研習課程 104年第二場次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