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巧遇揚塵景象第八河川局許黎娟

  發刊期數:第0168期/ 發布日期:105/04/01

  104年11月26日上午查勘工地施作情況回程時,巧遇揚塵景象,驚奇在已大部分有水覆蓋的河口段,遇突發連續的7級陣風,僅約20m寬不等(治理範圍防汛塊區)的裸露地帶,就足以引生如此瀰漫的揚塵。

  目前第八河川局防治工法有3項:
 1.及時源阻斷(噴灑水幕攔截);
 2.治風於揚起前(梯田式水覆蓋);
 3.河床保水植生(裸露地綠覆蓋)。
  
  試想有無可能發展第4種工法?研究風場之風速、風頻變化與揚塵關連,作為能及時啟動噴灑水幕攔截之機制?這是將來要努力探討的方向。亦曾見河口南側海岸,因強勁南風吹起陣陣海揚塵,反向河口飄越,可見風速強度是影響揚塵之重要關連因素。

  引述相關資料:卑南溪河口段風域寬廣,由氣象調查資料顯示河口段風場,每年風起揚月份約從6月至12月間,東北風為其主要風向約佔六成、次為西南風向約佔三成;而風起動機制,地表風速2.5m/s (2.5m高空處風速達7.5-10 m/s,蒲福風級數5級)以上就能起揚塵。風吹主要分佈在高度約1.5m至2m間之空域者,粒徑大多是100μm以上,揚塵粒徑則多在100μm以下,以微粒型態懸浮,顆粒越小,其懸浮分佈越高,隨風吹送距離也越遠;裸露灘地河床質之塵泥含量越高,越容易被風帶起,隨風吹送之揚塵量也越多。

  卑南溪基於地形特有之條件(陡坡河床地勢加上夠廣的溪橫寬、北方有空曠的機場順展風勢),無雨時會因東北季風強勁吹襲而動揚塵,藉堤斜坡助力爬升,隨幅合上升氣流捲揚,則顆粒較小的粒子可向上傳送到高空,再藉由大氣環流携帶傳送;觀察風吹揚塵高度大於卑南溪南岸防風林,使防風林攔截塵功效大減,此時若能自動開啟噴灑水霧隨風飄送,當可及時發揮其追沉塵的功效。(參考試驗資料:當含水率為該土壤之2.85%左右時,飛量甚少;在含水率少於1.2%時,飛量近似相同;而含水率介於1.2%與2.1%之間時,飛量隨含水率增加而急遽減少。) 含水率與始動風速間有正向關係,體含水率增加時,其起動風速亦隨之增加,因地表面含水量,增加鬆散凝聚力,進而促使灘地表膠結,抵抗風蝕,有效防治風揚源產生,是以河床噴水霧有減少揚之治理效果,並有利於植生水份供給。

  當時那場突發的揚塵景象,卑南溪河口段南岸若有修復的水幕系統,能及時發揮作用噴灑水霧,其功效將使之沉澱減勢而不致擴散飄揚,可見修復南岸遭竊部分設備之必要;又目前卑南溪河口段北岸之水幕設施,因年久已有待加強噴頭射程及霧化效果等問題,若能改善並配合堤頂微氣象站建置,作適當的預警判斷機制及無線網路系統監視,再持續關注河床揚塵垂直分佈狀況,作深度空間塵濃度研究,並結合中央氣象局衛星氣象預報資料分析,適時起動置於卑南溪河口兩岸堤防上之高壓噴水霧裝置,增加溪口空氣濕度與減少河床及攔截風吹揚塵,將更進一步減輕風吹災害對臺東市區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