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湖山水庫參訪活動之感想水利署土地組張晨揚

  發刊期數:第0189期/ 發布日期:105/08/26

  水利署為使同仁了解湖山水庫完工後啟用之效益及建造時對生態環境之影響,於五月初舉辦湖山水庫參訪活動。

  湖山水庫建造之起因,是為了解決雲林地區抽用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之問題及提供優質水源改善民眾用水水質,水庫主要位於雲林斗六,集水區面積6.58平方公里,體由湖山主、副及湖南結合而成,總長度為1,521公尺,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水水庫體為土石壩,適合於地質較差或地震較頻繁之區域,其施作方式採「挖填平衡」之方法,體所需材料就地取材,於庫區內挖取土石,再上填築,為經濟及環保之型,施工時土方不外運符合「節能」政策。湖山水庫為離槽式水庫,引進水源後將於集水區沉澱,不僅能減少積淤亦能增加水庫使用壽命。
園區內的五色鳥雕像
  中區水資源局為落實生態保育及維持生物的多樣性,在湖山水庫之施作園區周遭,建構許多提供環境及動物生存之空間,得到優質的成效,例如,在人工的巢箱內發現了鼯鼠、鳥類及蝙蝠、在枯木內發現獨角仙及其幼蟲。另外中水局也將原區內的原生樹種小苗移至該地進行造林試驗,依不同生態環境種植不同特性之物種,保有水庫內部分原有植物,使湖山地區之樹木能永續生存。湖山水庫之溢洪道

  中區水資源局在建造水庫時,不僅使用較符合經濟效益的霸型,且在周圍的生態維護上也很用心經營。在人文措施方面,庫區內有顆巨石重達176噸,是當地居民信仰寄託,並命名為「石頭公」,因位於湖山水庫淹沒區,故中區水資源局排除萬難將石頭公搬遷至大下游安置,獲得地方鄉親極大肯定。

  湖山水庫霸體是土石壩,大大減少混凝土及鋼料的使用量,不僅節省了成本,也降低了對環境的衝擊。水庫開始營運後,可減緩抽取地下水所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與集集攔河堰聯合運用,可提供雲林地區量穩質優地面水,部分支援彰化和嘉義地區,提升供水穩定度,使水資源更有效率的利用。
安置於園區內的石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