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氣候變遷 地球怎麼了?

  發刊期數:第0036期/ 發布日期:102/09/18

 「地球圈的環保生態受到長期的破壞,溫室效應 極端現象 一個個接踵而來;不明的熱浪 威力一年比一年還強,不敢想 不敢望 我不能接受這現象」強烈的音樂節奏,標榜正港台灣味唸歌的「拷秋勤」在歌曲「逆天」中,表達了他們對全球暖化的重視:你是否也逐漸意識到,美麗的地球,真的開始風雲變色了?

 1.了解氣候變遷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全球持續升溫,再加上海嘯、洪水年年頻傳,在氣候變遷之下,我們的生活環境似乎越來越艱難;究竟是什麼悄悄的改變了地球氣候?溯回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使用石油、煤氣、瓦斯等石化燃料,各項重大的經濟發展,大量排放出二化亞、甲烷等溫室氣體,這些具有保溫效果的氣體形成了溫室效應,直接帶來全球暖化

  過去一百年來,地球氣溫已經升高了0.74℃,升高的溫度促成大氣環流開始變化,這一連串的連動影響,看似升溫不高卻已帶來廣大層面的影響,尤以水文氣象方面最為明顯:全球溫度持續向上攀升、降雨分布的時間空間改變、極端事件如熱浪、洪水乾旱頻傳、海平面逐年上升與極地融冰等,這些已持續顯現長達數十年的氣候變化,就稱為氣候變遷

 2.衝擊、減緩與調適

  人類活動造成了自然反撲,氣候變遷反映在人類與自然生態上,這些跡象隨處可見--降雨的型態開始改變、海平面逐年上升、融冰越來越快。隨著地球的溫度持續升高,我們會見到氣候和環境越來越多的轉變。這些轉變會影響到人類、動植物、社會和生態系統,也就是所謂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帶來的重大影響,近年來全球各種團體組織與國際規範紛紛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者為IPCC與UNFC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IPCC本身並不進行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是發表和執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有關的專題報告。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則是一個國際性公約,這個公約把目標設定為「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避免對氣候系統造成危險人為干擾」,公約締約國家自從1995年開始每年召開COP會議來評估因應氣候變遷的進展。諸如此類的各種國際組織持續性地進行對氣候變遷所帶來衝擊可能和可行的因應方法,而目前國際間普遍的主要因應策略有兩種:減緩以及調適

相關圖片

  減緩(Mitigation)是指藉由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或將溫室氣體吸收貯存的方式,來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例如節能、使用替代能源等。然而歷經多年全球各國的努力,溫室氣體排放量依舊持續攀升,減緩一途可說是緩不濟急。

  而調適則是面對已無法改變的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人類需發展出全方面考量的問題解決能力,以積極適應越顯困難的新環境。目前調適這個因應方式已經是主流趨勢,全球各國都在發展各自較適切的國家策略,將調適納入長期政策規劃中。

相關圖片

 3.調適如何做

  世界各國都在發展應變氣候變遷衝擊的方法,而這些應變方法其實是有科學研究基礎,而不是天馬行空發想。你知道嗎?每一天地球上數以萬計的空氣、水資源和土地的變化資料,都有氣象站、衛星和各種儀器在記錄著,而氣候變遷的研究團隊蒐集了過去到現在的氣候變化資料,加上多方面的觀察,不但得知氣候已經改變的既成事實,再加上一些計算方法的輔助,也可以推測出未來氣候可能會改變的趨勢。例如上面所提到的IPCC,不但提出了未來氣候可能會演變的情境,也對全球有關氣候變遷及其影響、減緩和調適的多方面資訊進行評估,在2007年發表第四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AR4),報告中公布了過去到現在100年間的氣候變遷現況,和未來100年在暖化效應持續下可能發生的衝擊和影響。

  而這些氣候上的改變,會因地方不同、在各方面帶來程度不一的影響,也稱為衝擊。例如近年來台灣颱風季節的豪大雨屢破新高,同時歐洲大陸地區可能正遭受熱浪乾旱之苦;這些影響會造成的災害大小,又視這些受影響範圍內承受影響破壞的程度而定,這種承受衝擊的能力,被稱為「脆弱度」。全球各地面對各種衝擊的脆弱度不一定相同,適合歐洲的因應方法不一定適合台灣,所以各地區需發展出符合當地需求的調適方法,並且隨時根據情況修正調整。

  舉例來說,氣候變遷對山陡流急且四面環海的台灣,會直接造成水文環境的重大衝擊,所以由研究團隊蒐集和分析台灣的氣象資料,觀察台灣自然環境與國家發展後,產出未來2020-2039年氣候變遷的脆弱度地圖,根據脆弱度地圖決定各地方的調適優先順序和調適方法,而且隨時依現況調整,才能達到真正因應氣候變遷、減少衝擊程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