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五河局讀書會-《追風箏的孩子》第五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192期/ 發布日期:105/09/16

 一、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1. 出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是一位美國醫師與暢銷書作家。
  2. 2003年,發表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孩子》。
  3. 2007年,出版第二部小說《燦爛千陽》。
  4. 2013年,出版第三部小說《群山回唱》。

 二、背景簡介
  本書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來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富人區的普什圖少年阿米爾,和他的童年好友-亦是父親的哈扎拉僕人阿里之子哈山之間的故事。描述了阿富汗的社會與政治轉折,並帶出遜尼派的普什圖人對什葉派的哈扎拉人的種族歧視。

  小說的前半部分,藉由阿米爾未能保護哈山免受暴力傷害,引出了整部小說所突出的「罪惡感」和「救贖」的主題。

 三、內容導讀
  主角阿米爾的父親是個法官,對阿米爾及僕人之子哈山都很喜愛,父親不滿意阿米爾的懦弱,因為打架時總是哈山替阿米爾出頭。阿米爾認為父親較喜愛哈山,努力希望能得到父親認可。

  當地有名惡名昭彰的惡霸阿塞夫,視希特勒為英雄,支持種族歧視觀點。蔑視阿米爾與哈扎拉人作朋友,時常找他麻煩。

  某一次的鬥風箏大賽中,阿米爾得到冠軍,贏得爸爸的讚賞。比賽結束時,哈山為了阿米爾跑去追趕最後一個掉落的風箏,在小巷中遇到了阿塞夫,阿塞夫重傷哈山並強暴他。阿米爾目睹了一切,卻沒有挺身而出。他懷疑自己真的是因為懦弱,還是因為他認為哈山只不過是個哈扎拉人、是僕人。

  之後,阿米爾因為內疚無法面對哈山,於是他疏遠了哈山,並謊稱哈山偷錢,希望爸爸能趕走他。哈山知道自己被阿米爾陷害,卻承認是自己所為。爸爸非常討厭偷竊的人卻原諒哈山,然而阿里和哈山不顧爸爸的挽留,堅持離開。從此阿米爾不用每天看到哈山就想起自己的懦弱和背叛,但無法逃離阿里和哈山在他心中留下的陰影。

  隨著戰爭入侵阿富汗,爸爸帶著阿米爾逃亡到了美國費利蒙定居。隨後爸爸因肺癌離世,期間阿米爾結識了索拉雅,兩人婚姻幸福美滿。阿米爾接到爸爸摯友的電話,再度踏上故鄉這條救贖的道路,得知阿里誤觸地雷身亡,哈山和妻子為了捍衛阿米爾家的房子被當街槍斃,哈山的兒子索拉博在孤兒院。最沉重的秘密是阿里其實不育,哈山是阿米爾爸爸的私生子,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

  阿米爾到了孤兒院發現索拉博已經被首領阿塞夫帶走囚禁,成為他的性奴隸。費盡千辛萬苦的打鬥,索拉博用彈弓打瞎了阿塞夫的左眼,阿米爾帶走了索拉博。因無法證明索拉博是孤兒,無法取得美國簽證,只能讓索拉博到孤兒院再住一段時間,索拉博恐懼孤兒院選擇割腕自殺,被阿米爾及時救下。最後阿米爾成功將索拉博帶回美國收養,但索拉博卻不再與任何人交流。

  故事最後來到公園草地,阿米爾向索拉博展示以前與哈山最擅長的鬥風箏技藝,索拉博似乎對阿米爾淺淺地微笑了一下,阿米爾卻心花怒放為索拉博去追趕掉落的風箏,就像哈山當年為阿米爾做的一樣。

 三、名言佳句
  1.「哈山跟我是同一個胸脯餵大的。我們在同一個院子的同一片草地跨出我們的第一步。 而且,在同一個屋簷下,講出我們的第一個字。我講的是爸爸。哈山說的是阿米爾,我的名字。」

  2.「我在想,是否寬恕,並不是隨著虛張浮誇的神蹟顯現而誕生。卻是隨著痛苦整理、收拾起行囊,在半夜裡悄悄溜走而萌生。」

 四、讀後感想
  這本書很沉重。作者細膩的描寫讓我跟著阿米爾一起經歷了良心的譴責,我彷彿跟阿米爾一樣膽怯沒有勇氣挺身而出,認同阿米爾因為受不了內疚便不加思索的將過錯推給別人,以為眼不見為淨,跟著阿米爾渡過了如此沉重的譴責以及如此漫長的救贖。

  隨著故事的結束,我想到每個人心中的遺憾,總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好或是自己應該怎樣做才對,那些沒有解決的、無法解決的、來不及解決的,都形成了未竟事務。

  故事中的阿米爾在多年後有了機會並且勇敢的去面對、去解決、去救贖,但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有如此機會,是否能把握住機會,是否有足夠勇氣去面對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