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擘劃水利行動方案 全國水論壇凝聚智慧水利署

  發刊期數:第0206期/ 發布日期:105/12/23

在社會各界共襄盛舉及各部會署協助下,「105年全國水論壇」於12月20日上午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論壇以「水與安全」、「水與發展」、「水與環境」、「水與契機」為主題,並聚焦討論「洪流分擔、與水共生」、「涓滴珍惜、水源永續」、「水岸融合、環境優化」、「資訊公開、公私協力」等四大核心議題。經過產官學研及公民團體的熱烈討論,共獲得15項結論共識及14項短期行動方案,都將作為日後政策執行之重要依據。

蔡英文總統於賀詞中表示,建構完備防洪應變措施,及營造水與綠之生存環境,使國人免於淹水、缺水之苦及維持生態永續發展,正是大家所殷切期盼尋求解決良策的重要課題,所以政府特別重視水資源政策的規劃與落實,並期望大家時時為政府提供精闢建言,同心協力達成「智慧水管理,幸福水臺灣」的宏願。

  • 李世光部長總結報告
  • 吳宏謀政委致詞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致詞表示,「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健康的生態系統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關鍵,近年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臺灣的極端水文現象頻頻發生,導致旱澇交替已趨常態,惟在防洪治理及水資源管理工作上,始終兢兢業業地追求安全和穩定的目標,期望提供社會、環境及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持,並恪遵總統及院長指示,全力推動「5加2產業創新方案」,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當日論壇吸引超過125個機關團體,共計600多人熱情參與,與會者對逕流分攤出流管制、水價合理調整、水庫集水區加強保育明智管理、實現節水三法及增進多元利害關係人參與協商與公共審議能力等15項結論及14項短期行動方案,達成高度共識。

負責籌辦此次論壇的水利署賴建信表示,透過廣徵產、官、學、研及公民團體等各界意見,作為政府執行政策的參據,已是世界共同的趨勢,這也是本次會議定名為全國水論壇的由來。水利署自103年即啟動籌辦本次論壇,歷經三年多努力,已順利圓滿完成,但是這不是工作的終點,而是各項執行任務的起點,接下來水利署必將與各部會共同推動本次大會的結論共識及各項短期行動方案,為臺灣發展擘劃新藍圖,創造幸福水臺灣。

為讓本次論壇的討論聚焦,經濟部已於上個月22日邀請近200名國內產官學研、NGO與跨部會等專家學者假臺北文創大樓舉辦「預備會議」,討論前述之四大核心議題引言報告,共獲得「落實開發計畫審議與查核機制,健全對環境之補償措施」、「持續推動多元水源開發,強化水源調蓄能力,共同努力建立節水、循環用水型社會」、「推動綠色基礎建設與都市蓄水防災,打造永續發展的生態城鄉」、「推動建立政策評估、工程規劃及維護管理之公民參與及共學之協力治理機制」等20項共識,這些共識再透過此次水論壇的聚焦討論,凝聚NGO、NPO及產官學研各界智慧,完成15項結論共識及14項短期行動方案(資料如下),以作為下一個十年台灣水政策的方向與目標。

議題一「水與安全-洪流分擔、與水共生」:

壹、結論

一、政府部門間需務實面對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及複合型災害嚴峻挑戰,以跨域整合及流域土地共同承納洪水之新思維,合力推動整體國土及水資源保育與治水工作。
二、推動逕流分擔出流管制,經濟部、內政部、農委會及地方政府,應自法令規範、技術及制度面共同配合與合作,落實開發計畫審議及查核機制,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打造保水韌性城市。
三、政府組織再造必須以流域整體經理思維,健全國土及水資源事權協調與整合機制,強化業務事權統合,推動流域整體治理、保育與管理,落實流域管理政策。
四、洪水管理及防災科技技術應結合資通訊技術及物聯網,擴大防災應用與服務範疇,扶植企業與鼓勵民眾參與,由事業帶動水利產業發展及拓展國際市場。

貳、短期行動方案

一、一年內各機關檢討相關法令規章,落實簡政便民;二年內推動將氣候變遷與國土規劃的思維納入相關法規之修正及立法。
二、配合國土規劃作業,二年內完成河川、區域排水、海岸及濕地等水利區域之保護、防護標的檢討。
三、應用科技強化都市防災,並促進事業帶動水利產業發展,向國外推廣。

議題二「水與發展-涓滴珍惜、水源永續」:

壹、結論

一、實現「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自來水法」及「水利法」節水三法,對於新興計畫需考慮能源、水及產業發展的平衡性,加強用水計畫之審核及查核,持續加強產業節水回收,建立節水、循環用水型社會。
二、自水源頭到水龍頭,持續推動水庫集水區保育與治理,加強既有水庫整體防淤,延長水庫壽命;辦理自來水減漏並強化區域供水調度能力及建置防災緊急備援井網,提升韌性抗旱能力。
三、推動再生水海水淡化等多元水源開發,對於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優先使用再生水作為新增產業用水來源;強化地面水與地下水聯合運用,增加區域供水能力,以提升民生及產業用水穩定,並維護國土安全永續。
四、社會各界對於合理調整現行水價結構已有高度共識,在兼顧水資源管理、經濟發展與自來水事業永續經營及民眾負擔等因素下,應適時推動水價合理化,提高節水誘因。
五、應重視氣候變遷影響下現行水的分配議題,優先推動各用水標的水帳清查工作;為因應氣候變遷,亦需推動農業調適方案,包括推動對地綠色給付、強化糧食安全、農業資源永續利用,並整備相關政策工具及有效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以提高糧食自給率。

貳、短期行動方案

一、評估於埤塘、魚塭、水庫滯洪池灌溉渠道等設施設置小水力發電及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之潛勢地點,並優先推動設置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150MW裝置容量。
二、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新增產業用水優先以再生水供應。
三、考量能源、糧食與環境安全,在洪水資源化及採分散式小型系統原則下,研提水資源風險管理計畫並據以施行。
四、農田水利設施為農業發展珍貴資產,應加強維護、有效運用及涵養水源,以符合國家整體水資源生態、生產與生活的三生永續利用之所需。
五、基於社會各界對水價合理化已有高度共識,適時推動水價合理化,以健全供水事業發展。

議題三「水與環境-水岸融合、環境優化」:

壹、結論

一、政府應寬籌經費持續推動水庫集水區保育之明智管理與強化治理;結合防洪治水及親水環境營造,推動綠色基礎建設與都市蓄水防災;加速下水道建設,推動非點源污染控制,進行總量管制等措施,共同打造永續發展的海綿城市
二、兼顧自然生態維護下推動水環境改善與整治,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落實與精進海岸管理,持續推動海岸環境營造及保育措施,維護河川棲地多樣性,有效防止海岸國土流失。
三、創新水環境教育宣導推動策略,強化企業、大學通識教育、高國中小學鄉土文化教學及民眾自覺與認知水環境保護,以形塑「水合作」文化。

貳、短期行動方案

一、二年內推動水資源環境教育納入各級學校課程。
二、二年內推動河川、海岸環境安全及景觀改善計畫,促進民眾愛水意識。
三、一年內完成水庫集水區強化保育管制措施檢討;二年內提報重要水庫及民生水庫保育實施計畫。

議題四「水與契機-資訊公開、公私協力」:

壹、結論

一、推動建立政策評估、工程規劃及維護管理之公民參與及共學之協力機制,增進多元利害關係人參與協商及公共審議能力,建立信任關係,以促進共識發展。
二、資訊公開是公民參與的基礎,擴大開放建立具公信力大數據資料庫,創新智慧化資訊應用服務,建立民間與政府的對話平台,跨域合作的方式提升決策品質及政策溝通效果,放大「開放政府」的能量。
三、定期公開臺灣整體水文環境情勢,深化及應用水環境科技研發,擴大國際參與及合作,向世界分享臺灣優質環境治理與管理技術,達成公私協力之雙贏目標。

貳、短期行動方案

一、盤點民眾關心之資訊,由民間共同參與、設計、創造、生產,主動公開。
二、重要政策之推動,應用開放政府溝通平台及社群網站強化政策溝通運用,並鼓勵民眾參與或創意提案。
三、定期公開臺灣水文環境情勢,共同面對環境變遷挑戰。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臺灣的極端水文現象頻頻發生,導致旱澇交替已趨常態,104年上半年臺灣遭逢了67年來最嚴重的旱象,同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重創台灣北部地區,南勢溪暴增造成供應大台北地區用水的原水濁度飆高而停水。劇烈而充滿不確定性的天氣系統、都市化而造成風險及脆弱度提高的水環境,在在都是威脅臺灣持續穩定發展的挑戰。但隨著科技進步與時代發展,臺灣的整體產業結構正面臨調整的關鍵時刻,產業發展必須從「效率驅動」轉化為「創新驅動」,而水是產業發展、創新與轉型不可或缺的要素,總統期勉:在思考制訂國家新的產業政策時,也必須特別重視水資源政策的規劃與落實,以提升水資源供需效能,建立多元永續的供水系統,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臺灣已擁有高素質的水利相關工程技術,總統亦期盼透過國際合作輸出,為推動技術產業外銷帶來新契機。因此,此次「全國水論壇」所凝聚的智慧,勢將引領我們共同的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