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南海岸環境營造規劃—鯤鯓海堤環境改善河川海岸組

  發刊期數:第0209期/ 發布日期:106/01/13

  過去興建海堤方法過於強調防災功能,長久觀察後顯示部分海堤生態環境呈現劣化,並有海岸線退縮情形。民國96年行政院核定「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提出自然海岸線比例不再降低作之海岸永續發展理念,水利署遂逐漸將海岸防護工作提升至海岸環境整體改善,並自民國93年起開始推動「海岸環境營造計畫」,歷經十餘年,海堤防護工作辦理內容已經由防災減災功能,逐漸轉為同時兼顧防災與環境復育功能之環境改善計畫。

  參考海岸生態棲地評估技術研究(水利規劃試驗所,2011)、海岸環境營造規劃參考手冊(水利規劃試驗所,2013)及親水景觀海岸環境整體營造規劃參考手冊(水利規劃試驗所,2014)等,依「海岸防災需求性」、「生態棲地營造機會」、「海堤環境改善需求性」、「堤後土地與鄰近景點連結性」、「堤後土地可利用性」等五大評估項目,評估曾文溪以南至二仁溪最具潛力發展之亮點區堤段,並由第六河川局召開地方說明會,與地方民眾及團體取得共識,規劃以鯤鯓海堤段作為環境改善區域。

  鯤鯓海堤段現況海岸設施,於防禦暴潮溢淹能力足夠,且受安平商港南防波堤遮蔽影響,鯤鯓海堤至灣裡海堤段之長期優勢漂趨勢為由南往北,海岸漂多堆淤在鯤鯓海堤一帶,其灘寬幅已達400餘公尺且穩定成長。因此,鯤鯓海堤尚無增建海岸防護構造物之迫切性,惟海堤堤體混凝土化程度高,堤後道路與堤頂落差較大,不利整體海岸環境柔化、美化與親水。因此,海堤改善主要應著力於海堤外坡與內坡之綠美化或製造孔隙棲地、增加陸域動物多樣性。另外,鯤鯓海堤陸域區域,自安平商港擴建後,灘寬幅穩定成長,於高潮位以上灘已生長短莖植生,形成寬幅綠地,而90年初在海堤與高潮位以上間種植之防風林,已成長成熟並形成防風林地生態,偶可見珍貴鳥類棲息,如藍腹鷴等。於海堤環境營造時,營造空間規劃於現況海堤位置,避免擾動北側綠地與南側防風林生態。
圖1 改善方案(一)斷面佈置示意圖
圖2 改善方案(二)斷面佈置示意圖
圖3 改善方案(三)斷面佈置示意圖

  為供海堤環境改善方案研析,首先於5月1日與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學系的Randolph Hester教授一同現勘並討論環境營造方向。於6月15日與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先生,對海岸環境方面之需求與營造手法意見交流。隔日與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育聯盟副秘書長鄭仲傑先生,則對海岸生態性方面之需求與營造手法意見進行交流。參考專家及地方民眾之意見,鯤鯓海堤尚無增強海岸防護需要性,惟海堤堤體混凝土化程度高,堤後道路與堤頂落差較大,海堤改善主要應著力於海堤外坡與內坡之綠美化或製造孔隙棲地、增加陸域動物多樣性,共計規劃三種改善方案。

  方案一之工程內容包括既有堤後填土及植生、堤前格框植生綠化、既有堤頂AC鋪面改善等,估算每公尺工程經費約42,993元,並建議未來可配合設置一景觀涼亭供民眾休憩;方案二之工程內容包括堤前及堤後均填土植生綠化,既有堤頂AC鋪面改善等,估算每公尺工程經費約38,702元,並建議未來可設置一景觀涼亭供民眾休憩。方案三之工程內容則包括堤後填土打樁植生、堤前格框植生、堤前設置觀景階梯及平台、景觀磚鋪面等,估算每公尺工程經費約52,275~73,172元;並建議未來可設置一景觀涼亭及廁所供民眾休憩及盥洗。而各方案均不涉及用地取得及拆遷補償之問題。各方案評價及優選,就防護效果、工程經費、環境改善與生態改善等四個面向進行方案分析,以方案二為最佳,方案一與三次之,零方案(現況)之評比結果最末。

  本規劃優選方案主要環境營造工作,推算益本比約為1.00。而且本規劃利用海堤改善、堤前堤後環境營造等措施改善後,除加強防護標準,提高保障堤後生命財產安全外,整體海岸環境改善工作可增加構造物綠美化、提升生態環境及觀光休憩價值。基於社會整體考量,具有施做可行性。
  • 亮點區營造地方討論會(台南市立龍崗國民小學)例照
  • 鯤鯓海堤改善方案意象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