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避洪減災非工程措施溝通平台會議水利防災中心

  發刊期數:第0208期/ 發布日期:106/01/06

  近年來水利署持續推動工程及非工程綜合治水計畫,整體上已漸顯成效,惟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日趨顯著,發生大規模水災及複合型災害機會升高,又極端降雨超過工程設施保護標準時即易致災,在治水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及發揮整體效益前,持續強化避洪減災非工程措施之能量及效能,仍是水利署當前防災重要且必要課題。

  水利署為強化避洪減災非工程措施,99年起即透過「水災災害防救策進計畫」、「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以非工程手段策進相關水利防災作為。迄105年度持續透過「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經費,擴充各河川局水情中心防災應變功能,內容包括視訊會議系統、水情災情監控系統、洪水預報系統及防災應變作業系統,並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新設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建置水情災情監測與監控系統及增購抽水機等措施,期透過民眾自主防災、防災科技精進及中央與地方資訊共享等,提升水災災害應變效能,逐步達到水災「零傷亡、少災損」防救災目標。

  105年水利署為督導及控管各河川局及各直轄市、縣(市)非工程措施計畫執行進度及辦理情形,共計召開8場次「提升科技防災與避災措施相關計畫」溝通平台會議,進行計畫進度控管檢討、溝通協調、決議事項列管追蹤及協助解決問題,並由往年計畫執行經驗及策進,針對可能遭遇問題事先提醒管控。透過此運作機制,同時期發包率提升33%,整體預算執行率提升8%。水利署並於105年12月1日辦理一場減災避洪措施成果發表座談會,會中邀請桃園市政府、臺南市政府、第四河川局第十河川局等績優單位進行減災避洪非工程措施推動成果經驗分享。其中,桃園市政府特別提出水位監測預警系統之重要性,尤其105年0602豪雨桃機事件水位監測紀錄為淹水非溢堤所造成之最佳佐證。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引致異常氣候之嚴峻挑戰,敏感區域過度開發、都市人口集中及高齡少子化人口結構,災害預防及降低災損衝擊為日後全球必然趨勢及課題,期透過避洪減災非工程措施之持續推動,運用全民及科技進步的力量,中央地方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持續致力於水災「零傷亡、少災損」目標勇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