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走訪宇治川成功大學 蘇郁文

  發刊期數:第0232期/ 發布日期:106/06/23

走訪宇治川


宇治川源於日本京都府大津市琵琶湖,水流自東南向西北方向貫穿宇治市,如圖1所示。河中有2座沙洲浮島,分別為塔之島和橘島,與位於宇治川左岸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等院」佛寺緊鄰之寄道公園構成了宇治公園;其中,以橘橋、朝霧橋、中島橋、喜撰橋串連這兩個小島與宇治川兩岸(圖2),是觀光休憩的絕佳場所。

  • 圖1 宇治川源自琵琶湖,自東南往西北貫穿宇治市 (摘自Google Maps)
  • 圖2 宇治公園以橘橋、朝霧橋、中島橋、喜撰橋串連川中小島與兩岸(摘自Google Earth)

天然河川隨著季節氣候不同,河水因山區降雨多寡,而有流量及水位高低變化,河中土砂礫石亦因河水流量的大小,產生沖刷和淤積的自然現象;本文所述為宇治川緊鄰宇治橋河段,河道中有天然淤積形成的沙洲,結合當地人文、景觀及商業活動,發展成知名的觀光休憩景點;其中為大眾所知者,包含宇治抹茶、世界文化遺產的平等院。

在宇治川這個案例中,我們要分享的重點是其結合在地文化、產業、與河川,所發展的濱溪環境及遊憩資源,可提供相關河川復育規劃借鏡參考。在臺灣,我們常見的河溪整治,有個因素是必須優先考量的-「防洪安全」,因此,在考量河川水文特性後,常於河寬較為寬闊的河岸施作堤防(圖3),且常見者多為以混凝土施作之堤防,而在本文走訪的宇治川河段,其兩岸以砌石工法施作堤防(圖4~圖5);走訪時,河岸環境現況穩定,且保有自然樣貌,這樣的特色,對河溪環境生態是友善的。

  • 圖3 臺灣台中市筏子溪橋鄰近河段堤防環境概況
    (水利署,2016)
  • 圖4 宇治橋上游右岸堤防以砌石工法施作,景觀自然和諧

  • 圖5 宇治橋上游左岸防汛道路及沿岸環境

宇治川河寬約130公尺,水量充足,水體清澈,景觀怡人,如圖6;再見到宇治橋,宇治橋是日本三大古橋之一,且為最古老者,建於公元646年,現存橋體為1996年重建;其結構設計考量橋墩沖刷可能影響橋梁結構安全的問題,於是在橋梁上游河床施設消能墩柱,可有效降低橋墩受河水沖刷之影響(圖7);此外,橋梁護欄設計有觀景平台,可供遊客賞遊川流之美(圖8~圖9)。

  • 圖6 從朝霧橋往上游遠眺,可見寬廣河道及奔流的河水
  • 圖7 宇治橋結構及河道中佇立保護橋墩之消能柱;
    河岸防汛道路設置閘欄,禁止一般人進入
  • 圖8 宇治橋及右岸村落景觀
  • 圖9 宇治橋施設有觀景平台

同時,在欣賞兩岸風光,河中沙洲與小橋流水的明媚景色,河中亦有觀光客船行駛的乘船遊憩服務,透過近十年來不同時期衛星影像的檢視(圖10~圖14),可發現當地對於河溪整治及濱水區之開發利用,乃兼顧河川流量水位變化趨勢,逐步延伸沙洲規模,有助於豐枯水期宇治川水流調節,降低因豐水期河川水量突然增加即造成水患的風險。

  • 圖10 2005年宇治川宇治公園鄰近河段歷史衛星影像
    (摘自Google Earth)
  • 圖11 2012年宇治川宇治公園鄰近河段歷史衛星影像
    (摘自Google Earth);可發現河道環境
    與2005年的環境相似,無顯著變化。
  • 圖12 2014年宇治川宇治公園鄰近河段歷史衛星影像
    (摘自Google Earth);從影像中可發現自橫跨
    兩岸的朝霧橋下遊沙洲處,有沙洲水岸保護工程進行中
  • 圖13 2015年宇治川宇治公園鄰近河段歷史衛星影像
    (摘自Google Earth);從影像中可發現,
    沙洲水岸保護工程已往上游延伸;且整體沙洲上
    游端,施設有溢流,有助於穩定宇治川水位,
    當水流量增大時,可透過溢流排入沙週左岸宇治公園內的渠道。
  • 圖14 2016年宇治川宇治公園鄰近河段歷史衛星影像
    (摘自Google Earth);從影像中可發現沙洲最上游
    有相關工程進行中。

在地方文化及產業上,平等院於1052年建構,其內保存有諸多佛像等宗教文物,約1千年前修建的建築物(圖15)和佛像一直流傳至今,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日本知名的「源氏物語」為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相傳為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其作品描寫人物心理細膩,文字典雅,情節曲折,對往後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該作品一般將其分為三部,而最後十帖的舞台背景就在宇治地區,所以在許多宇治景點會與小說場景做關聯,因此在宇治大橋旁設有紫式部像(圖16);而產業上則有聞名遐邇的宇治抹茶。

  • 圖15 平等院鳳黃堂明媚風光
  • 圖16 宇治橋左岸廣場,設置有《源氏物語》作者 紫式部的紀念雕像

從宇治川河川整治、在地人文、產業及觀光休憩的結合發展,可提供我們對於採用混凝土施作,形塑筆直、單一化的河川進行河川復育規劃工作,更多元的思考與借鏡,期許河岸環境營造工作能更貼近河川,友善生態,不單只是在堤防結構物進行綠美化,或零星施設休憩設施。

蘇郁文

國立成功大學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研究中心 專任助理研究員

專長:河川復育水土保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