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不再渾水摸魚-水力旋流排砂徐郁超、蘇郁文

  發刊期數:第0232期/ 發布日期:106/06/23

不再渾水摸魚-水力旋流排

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遭受3~4個颱風侵襲,颱風洪水期間,山區豪雨挾帶山坡地土奔流而下,使得河川水體濁度飆生,如圖1所示;依行政院環保署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網站所述,濁度之定意乃表示光入射水體時被散射的程度。濁度的來源包括黏粒、坋粒、細微有機物、浮游生物或微生物等,濁度高會影響水體外觀並阻礙光的穿透,進而影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濁度高還會使魚類的呼吸作用受阻,影響魚類的生長與繁殖,甚至使其窒息而死亡;濁度高亦會干擾淨水處理時的消毒作用。

在水資源方面,大高雄地區自來水水系統之水源除少量取用地下水外,絕大部分係以高屏溪地面水為主。當枯水期水量不足,或豐水期溪水濁度飆高時,則均仰賴南化水庫支援供水。

曾浩雄等於2013年自來水會刊第32卷第1期的著作中提到,為改善及利用豐水期因溪水濁度飆高,而被迫放棄之原水,文中提及河川彎道排取水、排漏斗及篩除新工法等資訊,經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進行水工模型試驗後,認為透過旋流排系統,進行固液分離(排),藉以降低其濁度,將原須放棄之水源,經處理後變為可用之水源,便可增加大量之水源以資利用。排沙漏斗是當前世界上排技術最先進之沉砂池,它雖發展較晚,但目前已被世界各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印度幾乎已完全取代了其他形式之沉砂池。它占地面積小,造價低廉,且耗水量及沉效果均優於其他類型之沉砂池。首座排漏斗在1998年6月建於新疆瑪納斯河紅山嘴水電站,其構造如圖2所示。

  • 圖2 新疆紅山嘴排漏斗構造圖 (曾浩雄,2013)

筆者於2012年前往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頭屯河燈籠渠,進行水力旋流漏斗排設施實地勘查,其地理位置如圖3所示,環境概況如圖4;並於實驗室透過水工模型試驗,進行相關研究。

水力懸流漏斗排設施不同於一般沉砂池(圖5),一般沉砂池多屬於靜水沉,即水平流速小於顆粒沉降速度時,泥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而水力懸流排設施屬於動力沉,即在水體流速很大的狀況下,透過旋流槽產生的強制渦流,使泥從水中分離。

水力懸流漏斗排設施之基本原理乃利用三向立軸型螺旋流之輸特性,進而排除水中之推移質和部分懸移質泥;排漏斗可利用水頭差,讓水流自動在漏斗內旋轉,不需任何動力設備。

水力旋流漏斗排器於1975年經由Salakhov提出以渦流室之概念進行排,以解決大量河川進入水力發電廠的問題,後續水力旋流漏斗排器的許多研究是依據Paul et al. (1991)所設計的排裝置進行改善與應用,以達到排渾取清之效果,而國際上已有許多學者專家逐步針對水力旋流漏斗排器的現地應用進行探討。

研究結果得知,水力旋流漏斗排設施對於水中泥顆粒>0.1mm的排效果較加,主要是因泥粒徑較小者,受水體流動的影響遠大於重力作用,因此較易隨著水流紊動造成水體混濁,而降低其排能力。

關於水力懸流排設施之研究發展,迄今尚不足半個世紀,且實際應用於現地者,亦不足20年的光景,但是在中國已有透過該設施,引取水源應用於灌溉引水水力發電站、工業、水產養殖挖泥船與採工程船之泥漿和料脫水等領域。

徐郁超 博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

專長:水利工程、旋流排沙、水文分析。

蘇郁文 博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專任助理研究員

專長:河川復育水土保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