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地下水四維流場資訊平台建置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224期/ 發布日期:106/04/28

  臺灣位處於亞熱帶地區,因其特殊之水文及地理條件,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布極不平均,且近年氣候變遷日益加劇,乾旱等極端氣後發生情況也越趨頻繁,致使臺灣之地面水資源不管在調蓄使用及管理上都面臨極大之挑戰,地下水於水資源供應所扮演之角色越顯重要。

  地下水賦存於地表之下,對於其流動行為及蘊藏情形不如地面水易於掌握與管理,也因此水利署自民國81年起即陸續推動全台地下水觀測網整體計畫,以長期持續監控管理各地區地下水之變化;由於地下水水位為反應區域經由地下水補注、抽水行為後之實際物理表徵現象,故為可用以評析地下水資源並進行管理之重要基礎與依據。惟目前雖可以藉由離散且有限的地下水觀測井獲知水位歷時變化與等水位之分布情形,卻不容易察覺其地下水水位於連續時間軸上與空間分布變化之差異性,因此,若能將離散且有限的點資料轉為面的資料並藉由影像視覺化方法突顯空間上不同時期各項水文資訊,將有利於掌握區域整體的變化情形。

  水利署自民國105年起已規劃兩年期程執行「地下水四維動態流場模型」計畫,並以地下水資源狀態較為嚴峻的濁水溪沖積扇為研究範圍,利用地下水觀測網之觀測資料,進行空間及時間變化分析,建立空間三維及時間一維之整合地下水四維流場模型,期望能藉由時序推演而將不同時期各項水文資訊之變化,透過空間分析與展示(如圖1),協助了解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流場變化行為,有利於後續辦理相關地下水之評析工作,作為研擬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區整體管理策略之參考依據。
  • 圖2 地下水四維動態流場模型資訊平台
  計畫於去(105)年度已初步完成地下水四維動態流場模型平台之建置工作(如圖2)並辦理第一場說明會議暨教育訓練(如圖3),亦獲得諸多之回饋意見,後續將藉由系統平台第二年之持續滾動式改善及相關工作的推動,結合相關水文地文資訊,即能利用平台系統推估區域內每一網格空間中地下水抽水量與補注量,配合水位資料空間分布情形,亦能分析濁水溪沖積扇不同時間地下水抽補量與水位關係,進一步由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抽補量之關係劃定地下水明顯超抽區域,並藉以研判可能之抽水標的及其抽水量,作為水利署擬定地下水保育區及具體實施策略之重要參考來源。
  • 圖3「地下水四維動態流場模型」計畫說明會議暨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