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抗旱新尖兵─防災緊急備援井網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235期/ 發布日期:106/07/14

  臺灣地區水文豐枯差異顯著,降雨多集中於5月至10月豐水期期間,且因全球暖化所產生之氣候變遷日益加劇,降雨型態逐漸呈現降雨日數減少及降雨強度增加之情況,乾旱及豪大雨等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民國104年更發生67年來最嚴重旱災缺水危機(如圖1),然以往面對缺水問題,大都以限水停水或調用農業用水等方式因應,嚴重影響民眾生活、產業發展及農民生產耕作之權益,因此尋求緊急備援水源刻不容緩;而過去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常見之備援用水來源有地下水伏流水再生水及地面水等,其中以地下水為水量較大且穩定之供水來源,是備援用水之較佳的選擇。

  有鑑於此,水利署於民國105年辦理北部及南部地區水資源經理計畫第一次檢討歷程,經彙集各界產官學研意見,於「彈性調度」策略下,將地下水防災備援井網納入作為未來辦理之重要措施,以穩定國內水源供給,創造優質產業發展環境。更已於民國105年下半年,針對供水相對較不穩定,產業集中且無地層下陷潛勢之桃園、新竹及台中地區,經由區域可抽水量及缺水情勢評析,掌握枯旱期的調配水量與緊急備援需求,並評估各項可能風險,規劃於水文地質條件、水質及區位(如鄰近淨水場)較佳之地點規劃建置防災緊急備援井網(如圖2-5),經由輸水管網納入自來水水系統,於枯旱緊急事件發生時啟用,可望減少移用農業用水,避免或延緩進入對民生及產業衝擊較大之第三階段限水

  桃園、新竹及台中地區防災緊急備援井網建置所需經費約15億元,已列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計畫」─「水與發展」項下「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計畫工作項目之一,目標於民國109年建置完成,約可提供桃園、新竹及臺中地區總計每日15萬噸之枯旱緊急備援水量,可望有效減少枯旱時期缺水風險,確保國家社會經濟之穩定發展。
  • 圖2 頭前溪抗旱井示意圖
  • 圖3 桃園地區地下水防災緊急備援井網位置圖
  • 圖4 新竹地區地下水防災緊急備援井網位置圖
  • 圖5 台中地區地下水防災緊急備援井網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