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3年水資源環境教育研習 啟動水的關鍵

  發刊期數:第0091期/ 發布日期:103/10/10

水利署103年度環境教育研習課程第二梯次於9月11日在台北辦公區舉行,由謝政道副總工程司揭開序幕。課程邀請到淡江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系陳賜賢老師,以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小水力(微型水利)發電為主題,第二堂課則由理性知識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陳進發導演分享「臺灣水的生態藝術」。

第一堂課由陳賜賢老師分享「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小水力(微型水利)發電」,課程分為三大主題,分別為「小水力(微型水力)」、「環境保護」及「應用案例」。在「小水力(微型水力)」中,介紹英國、蘇格蘭、臺灣等國家的小水力發展歷史。「環境保護」部分,則是從推動小水力(微型發電)的理由、各項發電設備的比較、並詳細介紹小水力發電的原理、架構,以及水力發電地點調查,並以經濟效益的角度評析水力發電的效益,也讓水利署同仁了解其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在「應用案例」部分,以日本為例,說明自來水源水發電利用的方式,以及日本農家電力自給系統開發及案例。另外,也分享各國對再生能源的鼓勵政策。透過陳老師的演講,提供水利署同仁再生能源、水力發電新的思考角度,以及未來可結合產業發展以擴大水利工程之角色。

相關圖片

第二堂課則由陳進發導演以美學為觀點,為我們帶來視覺饗宴。「談水,需要從源頭談起」。「從雲霧到地表,透過水的不同角色,去觀察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並深入觀察水的奧秘」。「站在水的不同方位,去感受水的流動…」。陳導演分享多年來在台灣拍攝水與高山生態環境之照片,透過鏡頭,陳述水之美;透過視覺啟發,讓照片說故事,讓同仁們與照片互動,感受每一張照片中的環境教育意涵。陳導演多年來感受自然脈動,更親自深入山林,透過長時間的觀察,瞭解不同物種(如山椒魚)的生活方式,進而擴大思考物種與大環境的互動。在環境快速的變遷下,體悟到水利署是幫土地做事,讓人感受到水的張力與美學。當水與生命有連結,水就不只是水。

相關圖片

我們期盼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種子能像水循環般,透過不同形式的轉變、移動、循環,並藉由知識的傳遞、美學的培養,用不同角度欣賞水環境,感受水以及水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如此,不僅拓展水利署防災疏濬之角色,更能達成永續環境教育行動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