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宜蘭地區綜合治水檢討計畫簡介

  發刊期數:第0073期/ 發布日期:103/06/06

蘭陽平原地勢平坦且大部分高程接近海平面(台九線以東地區高程多低於4公尺,甚至低於暴潮位),使淹水規模與時間更為加劇。當面臨全球氣候變遷之極端降雨事件日益頻繁及海平面上升,蘭陽平原首當其衝,須及早研擬有效對策予以因應。河川外水經數十年河道治理,完成河川主流及主要支流堤防設置,將洪流範束於河道內,使山區降雨逕流不再造成洪患,下游堤後內水部分,亦接續河道治理,歷經多年排水改善,及民國96年起之「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針對得子口溪、冬山河及宜蘭河支流美福排水系統之治理,已逐漸減輕經常淹水之災情。因工程治理效果有其極限,若淹水災情不易藉由排水治理予以大幅改善者,須於適當地區規劃滯(蓄)洪區,以解決水患,惟此治理措施乃須透過土地利用之總體規劃(以農村社區重劃及農地重劃之政策工具),配合各區域排水計畫之整體管理予以實現。

計畫針對宜蘭地區精華之蘭陽平原,位於該平原地區之各主支流水系及沿岸土地,進行水域環境營造、配合治水之土地利用與產業發展、水域資源利用等規劃與管理計畫擬定,並綜合區域發展計畫者、水治理上位規劃者及與水患治理計畫者,據以提出檢討工作相互配合之理念與對策,延續先前各期階段所作之規劃目標與對策,並由現階段之成效當作更新基礎,適時適地適宜地逐步來修正綜合治水對策,以期水患治理之總體願景與設定目標更能趨於實現。

目前水利部門執行總體治水刻面臨如都市發展、氣候變遷及治理經費不足等外在壓力,所幸也有內在深化力量來自得子口溪、冬山河治理經驗以及外縣市滯洪池抽水站維運經驗之回饋。依上述情勢,未來之推動策略,建議需檢討及精進部分包含:

一、配合都市發展的河川環境維護管理。

二、滯洪池蓄洪池面積及區位須經專業研判後明確指定。滯洪池因地制宜創造附加價值,俾利後續推動。

三、河川土石資源化,解決河床淤積問題。

四、還地於河可行性評估。

五、易淹水地區土地使用立體規劃

在分區實質計畫擬定部分,因宜蘭地區蘭陽平原地文條件之差異,其涵水單元分擔任務亦有所區別,在中上游地區之功能為保水、貯水及滯水;而下游地區僅能蓄水,故高地涵水單元包含非都區的保水設施、都計區的雨水貯留、公園綠地滯水設施,低地涵水單元則為蓄水設施、都計區的雨水貯留、公園綠地滯水設施。各分區建議所需涵水單元可配合尚未闢建之公共設施,其土地取得,公地採撥用方式,而私地採徵購方式,經費籌措主要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支付,或配合中央重大發展計畫補助推動;治水計畫實施前置作業建議之配合措施如下:

一、修訂宜蘭低窪地區興辦事業排水計畫審查原則(考量蓄水原則-逕流零排出)。

二、「綜合治水對策」之法制定位及賦予法律效力。

三、綠建築保水機制修訂及雨水貯留使用功能設定。

四、都市計畫區雨水貯留設備補助辦法之研議。

五、滯洪設施公辦民營獎勵辦法之研究。

相關圖片
蘭陽平原相關治理規劃成果示意圖

綜合治水計畫檢討近期配置計畫之投資建議採義務保護取向,由政府籌款辦理,其財務可行性皆在地方政府足以負擔之年度預算支出範圍內,故其財務評價者為高;而中長期的財務評價目前較低。目前對於配置計畫內先提出建物高腳化建議劃設範圍,後續可列為地方政府建設處之相關劃定參考依據,該項目法令評價較高。民國96年「宜蘭縣治水總體計畫」已提出綜合治水的重要概念,規劃全縣治水總體願景、目標及對主要河川水系(得子口溪、宜蘭河、冬山河、新城溪、蘇澳溪等水系)分別開展區域治水整合性規劃內容,本計畫針對前期提出之課題進行檢討,將治水基本對策之研擬程度加以深化探討,主要分為區域防災面向、城鎮發展面向及治理組織與法制定位等進行說明,其檢討及建議如下:

一、宜蘭治水已實現「高低地分離治理」的高地治理目標,後續須加強「上游保水、中游貯留、下游蓄水」之逕流減量。治水無法單靠工程治理的力量,須結合土地利用之政策工具,而治水效果並非能達到完全不淹水,而是有條件式的不淹水。

二、宜蘭地區「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實施綜合治水,治理成果檢討顯示尚有淹水問題因工程治理效果有其極限,可以透過土地利用之總體規劃,增加減災及防災成效。

三、土地開發最佳管理即是使各土地按適水能力選擇最佳用途。為落實綜合治水策略、國土計畫政策及有效規範水災害環境敏感區土地使用,宜由綜合治水觀點訂定土地使用分區,不同分區設定保護標準、訂定治水策略、方案及手段,因應人為開發與天然環境變異,達到降低災害與永續發展的目標。

四、後續須加強「上游保水、中游貯留、下游蓄水」之逕流減量,建議依據配置計畫內容擬定相關後續近期可執行計畫及預算。

五、近年來氣候變遷影響已改變蘭陽溪以南地區之重現期距降雨量,未來防災建設優先建置降雨逕流預測預報及預警系統,密切注意降雨-逕流特性之變異程度。

執行綜合治水之策略依空間尺度而定,分大空間採流域集水區之逕流任務分配實現,小空間的挖塘造基逐步落實逕流減量的點狀擴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