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區域排水水情監測系統建置評估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刊期數:第0182期/ 發布日期:105/07/08

  政府投資大量經費進行排水整治工程以降低淹水災害的損失,而超過設計標準之降雨事件仍有淹水可能,非工程手段之採取勢在必行。為滿足水文防災與氣候變遷調適之施政需求,經濟部爰研提「台灣水文觀測長期發展計畫第二期(民國104年~109年)」,俾利水文觀測業務及水情資訊多元應用之長期性持續推動,改善排水環境及強化防災減災,以因應未來異常氣候變遷之挑戰。

  為有效掌握各區域水文資訊,中央及地方政府皆需仰賴水文監測系統,目前中央管河川之水文建置及監測已頗為成熟,然而,中央管區域排水(如圖1)集水區內多缺乏各類觀測站所能提供訊息,難以掌握集水區系統內之各項水情狀況。

  因此,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辦理中央管區域排水水情監測系統建置評估,希望以防汛預警需求角度,綜合考量自主防災社區區位、易淹水區位、低窪處、防洪設施操作控制條件與即時監視需求等因素選定其設置位址,並考慮測站穩定條件、區位環境條件等配合因素,在有限經費下評估未來5年內預定投入水情監測之中央管區排布設,並依其迫切性決定布設之優先順序,如表1所示。透過水位、閘門滯洪池等各類測站之監測,瞭解排水集水區內最新之水情資訊,作為排水防汛管理輔助之參考。



  經初步評估後,建議配合中央管區域排水水情監測系統建置,未來可採用新的水情系統軟體設計概念,導入目前最新技術及軟體發展概念。配合水情監測系統建置,將朝向可便利使用之雲端水情資料倉儲中心之方向規劃。軟體架構將以開放、免程式擴充等方向進行設計,並透過大數據(Big Data)分析第一手資料的正確性,若檢查發現資料可能有誤,則產生統計報表提供管理人員參考。

  其資料讀寫設計方式將採用物件導向式的資料結構進行資料傳輸與讀寫,以符合現代軟體開發潮流。另建議未來資料系統之運用方式,將從目前之「資料導向」,逐漸進化到「應用導向」或「加值導向」,並將持續強化後續之資料應用與模式整合擴充發展,整體模式擴充整合工作規劃建議(如圖2)所示。希冀藉由雷達產品多元加值應用及「水文雲」跨平台服務等最新資訊科技輔助,透過計畫推動之創新思維與更新作為,達成政府e化資源分享之目標(示如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