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港溪水系南庄溪支流南河溪通洪能力檢討及治理對策研擬第二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274期/ 發布日期:107/04/13

南河溪(又名蓬萊溪)位於苗栗縣境內,為中港溪上游河段南庄溪支流,發源於加里山,向北流經紅毛館而抵達南庄,於南庄鄉公所與東來之東河溪滙流而成南庄溪南河溪河川界點上游與八卦力溪滙流處至與東河溪滙流處止,長約7.86公里,流域面積約50.1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南河溪原屬苗栗縣政府管轄,曾於民國88年5月完成治理基本計畫,但並未辦理公告程序,而後於民國89年列入中央管河川,隸屬第二河川局管轄。

第二河川局考量近年來河道地形及周邊環境均有變化,為配合環境變化及社會發展需求,於民國106年完成「中港溪水系南庄溪支流南河溪通洪能力檢討及治理對策研擬」,以供後續管理之依據,成果概要說明如下:

洪水量分析

經考慮雨量站設站現況與紀錄年限,本次分析採用南庄(1)、鳳美及南礦站為代表站。經頻率分析與檢定後,採用皮爾遜三型分布之暴雨頻率分析成果,配合Horner公式法、同位序法設計雨型,分別以修正三角型單位歷線法、無因次單位歷線法及HEC-HMS模式運動波法等3種方法進行流量估算。經比較各計算方法之成果後,因南河溪中港溪水系支流,考量整體規劃一致性,建議採與中港溪主流相同之無因次單位歷線配合同位序法雨型之分析成果與民國88年規劃成果比較,擇定計畫流量。

南河溪採用25年重現期距洪水量為保護標準,經分析顯示本次檢討之滙流口25年重現期距洪水量為768秒立方公尺,其值略小於民國88年分析結果865秒立方公尺,故為了規劃的安全性,建議沿用民國88年原規劃洪峰流量作為計畫洪峰流量,計畫流量分配如圖2所示。

河川特性分析

南河溪位於山谷之內,寬度甚小,沿岸多為高崁或山壁,多屬河谷V型河槽,多保有原始樣貌。歷年河道流路無明顯變遷情形,平均坡降亦無太大改變,介於1/28~1/57間,坡陡流急,其平面型態則屬於蜿蜒與順直交替型河川南河溪河道兩岸土地利用以農、林居多,土地使用強度低,且經水理演算成果顯示,南河溪全河段皆能滿足25年重現期距洪水位加1公尺出水高之標準,在重現期距25年洪峰流量下,並無外水溢淹之情形。故除重要聚落防洪有疑慮時,方以治理方式為優先手段,否則應盡量採管理手段代替治理方式。

綜合治水課題與對策南河溪流域位處叁山國家公園風景管理區內,為苗栗縣第一條封溪保育的河川,在當地居民及苗栗縣政府的推廣護魚計畫下,結合護魚步道(如照片1),使南河溪成為南庄的觀光重要景點。南河溪的自然環境特色與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以及社區積極保育的成果,現已成為許多民間團體規劃南庄休閒與生態旅遊時的據點,是社區參與環境保育的典範,更是南庄鄉與蓬萊社區未來永續發展的命脈之一。因此,南河溪首要治理課題係以順應自然、維護河川之環境生態為主要目標,工程應儘量減作為原則。在防洪安全無虞前堤下,考量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及水資源利用,避免大幅度修改現況河性,以現有之天然河道為主,並以河川區域線進行管理,築堤禦洪為輔,維持河道穩定及發揮河川排洪正常機能,達到河川的永續利用。位於山邊或開發腹地不符合經濟效益之較無保護價值區段,應尊重河川之自然演進,不設置人工構造物,保持原有河川環境及地貌,以管理手段或預警措施取代工程方法。

基於前述治理原則,因南河溪全河段皆可滿足25年重現期距洪峰流量之通洪需求,故南河溪工程措施以現有防洪設施加強保護工程為主,包括南河溪左岸之廣泰堤防、福南橋上下游護岸、吊橋護岸及右岸之東河堤防、南江街護岸等基腳強度不足者配合改善。非工程措施部分,維持河道特性以管理取代治理,針對河川區域線內之私有地,除加強管理外,亦請當地南庄鄉公所協助於颱風豪雨時期先行勸導撤離,減輕民眾生命威脅與財產損失。

而以往完成之護岸,因採較生硬之混凝土垂直護岸,造成景觀不協調,未來新建河防建造物可就地取材,採近自然工法。另外,南河溪流域臺灣石魚賓、臺灣鬚鱲、粗首馬口鱲、短臀擬鱨、明潭吻鰕等均屬淡水域迴游魚類,而假鋸齒米蝦屬陸封性動物,會隨著季節、溫度或水流量的改變而迴游。因此,南河溪橋梁或河道固床工於未來須修復或新建時,建議設置魚梯或魚道設施,以維持河道縱向棲地廊道之連結,或就地取材,以生態工法採用河道內塊石堆砌固床工,如照片2(右),降低工程施工對於河川自然環境的破壞。砌石固床工應向上游拱,穩定河心並創造深潭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