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日本面對氣候變遷以都市地區綜合治水之非工程手法工程事務組

  發刊期數:第0287期/ 發布日期:107/07/13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問題,加速各地之氣候變遷、異常,全世界各地均面臨更頻繁與嚴峻之災害考驗,這些巨大災害往往造成為數可觀之生命與財產損失。因此,除了傳統之工程措施外,亦新增加非工程手法的觀念,工程與非工程手法聯合運用之整治管理,進而與自然相融合,將是相關未來所應共同思考之問題。
 

日本面對氣候變遷之非工程手法包括: 綜合土管理、都市地區綜合治水、使用預警系統、使用創新材料、民眾參與等措施。

以都市地區綜合治水為例:

日本對於都市水管理是利用抽水系統即時操作配合河川與下水道之合流改善。例如開發洪水、淹水預測系統及地理情報資訊系統,並檢討設施操作方法。以及進行都市水、及物質循環之檢討並進行環境調查。並且妥善規劃上下水道、抽水站、雨水貯留設施並活用下水道資源。最後公開各種資訊使公民參與以促進居民之意見交流。

  • 日本都市地區的綜合治水--資料來源:【「気候変動等によるリスクを踏まえた総合的水資源マネジメント」について(中間とりまとめ),國土交通省水資源部,平成20年】

由於日本都市化程度高,都市內的發展急速,使原本可供雨水滲透之土地已開發成不透水之建造物,且農田與林地在城市內迅速被建築物取代,降低了土地滯水與蓄水之功能,造成雨水只能流向河川,造成河川流量於短時間內增加,相對提高了都市街道淹水的機會。有鑑於此,日本更針對大城市化之河流提出綜合防洪對策,提及都市建設必須必需活用且興建都市內可用來做為貯流雨水或滲透設施,降低都市淹水的機會,並針對結構性與非結構性之措施進行改善。面對高度都市化之問題,日本政府於70 年代即進行一連串之作為,嘗試解決高都市化地區之水患問題,包含結構性與非結構性措施,如堤防拓寬增加河水容量、渠道加深降低水位、興建水降低洪水流量、阻水池控制洪水流量、都市改建超級堤防地下水道紓解水量等結構性措施;非結構措施則針對總合治水對策、特定都市河川浸水被害對策法、洪災圖資更新與建立、建置洪水預警與避難系統,加強推廣洪水災害與避難知識與實地演習。

以往各國均偏重以工程手法支持社會經濟之發展及防治洪氾災害,例如新建水庫堤防抽水站等,來保護高度開發地區,但愈來愈多的災害顯示,過度依賴工程手法,可能因而導致更嚴重之災害,現在各國之水利工程均採工程手法與非工程手法相互搭配使用,並考量氣候變遷所帶來之影響,逐步建立調適原則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