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二河川局 客雅溪逕流分擔第二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388期/ 發布日期:109/06/19

108年5月17日一早新竹市許多網友紛紛在臉書回報道路、住家淹水消息,一早出門趕上班的民眾也發現市區多處地下道因淹水封閉,淹水帶來的不便讓人苦不堪言,氣象局觀測到新竹市當日降雨自早上5點至11點短短6小時降下了約260毫米的雨量,超出側溝、下水道及排水的負荷,淹水情形如圖1、圖2所示,氣候變遷帶來的降雨型態的改變加上經濟發展,都市高度開發下,既有的水利設施可能已不足以因應,對社會與生活造成的衝擊政府又該如何降低可能的損失呢?其實因應都市急遽發展及氣候變遷的雙重挑戰,水利署已提出逕流分擔策略,透過水道與土地共同分擔滯洪、蓄水責任,以提高土地整體耐淹能力。

  • 圖1 竹蓮街、南大路口淹水情形圖1 竹蓮街、南大路口淹水情形
  • 圖2 振興路139巷淹水情形圖2 振興路139巷淹水情形

第二河川局管轄之客雅溪排水為新竹市最為重要之排水路,青草湖以下防洪設施大致完成,兩岸為新竹市開發密度較高之地區,考量近年來市區多因局部地勢低窪造成積淹水,第二河川局著手辦理客雅溪排水流域逕流分擔評估工作。逕流分擔計畫是跨域整合之多面向計畫,未來計畫推動需得到主管機關及地方支持方能克盡其功,因此執行過程中除多次前往現場勘查外,並與新竹市政府各局處進行多次開會協商,如圖3所示。

  • 圖3 新竹市政府協商會議圖3 新竹市政府協商會議
  • 圖4 新竹市淹水點與公共設施區位示意圖圖4 新竹市淹水點與公共設施區位示意圖

依據都市計畫、土地利用現況及淹水熱點,如圖4所示,盤點出新竹市區內逕流分擔改善效益較高之公園與學校,後續評估推動之經濟、技術、社會等層面之可行性,最終擇定適宜之土地推動逕流分擔,透過將逕流暫存於設施內減緩、遲滯洪峰改善區域淹水,而公共設施兼具滯洪功能並可維持多目標使用,逕流分擔推動後可將地區防洪基準提升至24小時350mm或1小時80.84mm之降雨情境,對居住環境帶來正向效益,說明新竹市區推動逕流分擔計畫有其必要性、適當性及公益性。未來經中央審議通過後,將公告逕流分擔實施範圍,做為推動後續計畫之依據,期能提升客雅溪排水集水區之承洪韌性,在面對氣候變遷衝擊時,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將損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