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走進紅蘿蔔故鄉雲林東勢展現地陷區新實力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441期/ 發布日期:110/06/25

閩南語發音的稱作「菜頭」的蘿蔔,讓人容易聯想「彩頭」,代表有好的開始。雲林東勢鄉因為靠海又不臨海,有海風吹拂、鹽分又不會太高,加上沙地土壤非常適合種植需水量低的紅蘿蔔,為因應水資源不足,減少耕作用水,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效能,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投入友善土地,依據田間作物種類與耕作習性進行選擇,配合作物不同生長期進行施灌,更串連當地百位農民契作,約種植150公頃,打造屬於地陷區的幸福能量及驕傲。

立夏之後小滿到來,俗諺說:「小滿至,忙農活」,車行在雲林鄉間,滿布綠油油的作物綠葉,像極了軟絨的地毯。

旱作好彩頭 迎來幸福新食代

閩南語發音的稱作「菜頭」的蘿蔔,讓人容易聯想「彩頭」,代表有好的開始。

  • 1

為因應水資源不足,減少耕作用水,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效能,紅蘿蔔屬低耗水作物,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投入友善土地耕作,依據田間作物種類與耕作習性進行選擇,配合作物不同生長期進行施灌,由於灌溉供水之機動性高,效率比傳統灌溉方式提高甚多,進一步活化土壤、促進肥效、增進地力,不僅可以降低單位面積灌溉用水量,還能達到省工且省成本,同時採用正確及安全用藥,透過科學的知識與經驗,讓胡蘿蔔少了農藥,多了安心,建立責任生產觀念,達到安心幸福味的目標。

王文星先生也希望透過「VDS活力東勢」(Vigor Dong Shih)象徵元氣與活力的精神及成功經驗,除了滿足國內市場,更積極擴展外銷市場,引領臺灣發展水土永續利用的綠色經濟農業,並且承載著推廣農業新價值的使命!

  • 2

彎下腰桿看見細微 謙卑的以大自然為師

不再只是「看天吃飯」,而是「順天常賺」,引進技術加以改良(胡蘿蔔採收機、一貫化清洗廠),建立臺灣農產時尚及優質的國際形象。

「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是許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在現在雲林東勢現代化的機械採收,巨輪行駛過的田間,胡蘿蔔整齊地躺成一列,紅橘蘿蔔和綠色葉子與土壤交織出冬天最甜美的豐收。

打造這條胡蘿蔔黃金大道的,是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王文星,和他率領的一群100多位老農。身為胡蘿蔔契作收購商第二代的王文星,不忍農作物貴賤無常,「攏講菜土菜金,菜土的時陣卡多啦!」說話習慣國台語穿插的王文星無奈地笑著說。

  • 3

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引進胡蘿蔔一貫化清洗廠,合作社將胡蘿蔔的「選秀」分成ABC三級,工人在田間會先初步篩選掉C級,通過第一關的胡蘿蔔經過剪柄以及三次清洗後,經過重重關卡後選出來的A級貨個個又甜又脆還沒有惱人腥味,顏色晶瑩透亮,滿足每個市場的需求。

  • 4

面臨農業人口老化,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王文星打造「VDS活力東勢」品牌和在地農民契作,包辦種植、產銷、包裝到加工,成功打響雲林農產名號,不僅提升收益,也守護了農民與土地的和諧關係,讓我們看見順天應人、因應適時、傾聽與調整,開創出一條不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