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辦理楓港溪以南海岸防護基本資料調查 以供屏東海岸環境營造實施之參考

  發刊期數:第0058期/ 發布日期:103/02/21

  屏東海岸曾因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地層下陷;而高屏溪東港溪林邊溪等主要河川無法有效補注鄰近海岸,使得部分海岸長年呈現侵蝕。每逢颱風期間波浪溯上常有越堤之慮,其衝擊力則造成護岸、公路與房舍等結構物的破壞。因此亟需對海岸的變遷特性與災害防護對策進行分析研擬,以提供屏東海岸復育政策實施之參考。本計畫採分期分段進行調查研究方式,擬藉由現場調查與數值模擬分析,研擬各分段海岸之侵蝕防治策略方法,以期儘速將分段海岸保護及復育工作付諸實施。
 
  本計畫為二年期延續性計畫,第一年 (101年度) 工作範圍為洛林(車城鄉後灣村)以北至海口港約9公里,第二年 (102年度) 工作範圍為海口港以北至大石盤溪以北1公里處,沿岸長度約10公里。工作項目包括:(1) 基本資料蒐集及分析、(2) 水深地形測量、(3) 潮波流調查、(4) 漂調查、(5) 海岸水動力數值模擬及地形變化趨勢研判、(6) 研擬本段海岸之侵蝕防治對策。

  第一年洛林(車城鄉後灣村)以北至海口港約9公里範圍,海岸地形變遷數值模擬分析,西向入射50年重現期颱風波浪作用下,鼻尖至四重溪之間、龜山頭、後灣至落林間與後灣灣內近岸波高介於1.0~2.0公尺,屬於波高分佈較大者。近岸流速較大處為鼻尖、龜山頭和後灣至落林間,約為1.5~2.0公尺/秒,後灣灣內於北側流速約為0.5~1.0公尺/秒。鼻尖外海存在較大的侵蝕現象,後灣內水陸交界微有侵蝕,至-5公尺水深則呈現淤積。灣內南側漁港區在五年內無明顯變化,北側灘線則為向海延伸。範圍內海堤護岸或邊坡之溯升安全評估結果,在50年重現期颱風波浪作用下,全區海岸之溯升高程介於 EL.+2.96~+4.08公尺,均低於現況護岸或邊坡高程,故現況海岸並無越堤 (岸) 之慮。

海口港至後灣海岸歷年岸線變遷圖
相關圖片

  第二年工作範圍為海口港以北至大石盤溪以北1公里處,沿岸長度約10公里,二維海岸地形變遷模式計算結果,冬季季風浪條件下,地形大致呈現穩定,在海口南側呈現些微侵蝕。夏季季風浪作用下,在楠仔至太古間、海口南側近岸有輕微的侵蝕。50年重現期W方向颱風浪作用下,近岸波高大多介於2.0~4.0m,SW方向颱風波浪,楓港至大石盤溪之間以及竹坑和太古附近波高分佈最大,可達5.0~6.0m。一維灘線模式模擬結果,2015年的灘線狀況並與現況做比較顯示,海口港至太古南側礁石區僅有海口港南側有些微侵蝕,竹坑溪口至大石盤溪口北側海岸段的竹坑溪口與大石盤溪以北有少量淤積,其餘海岸維持穩定並無太大變化。海堤溯升安全性評估:計畫區海域在50年重現期颱風波浪作用下,15處斷面無出現越堤的情形。滿豐漁港曳船道南側屬於混凝土護坡,最大溯升高程與護坡高程僅差0.03 m。為了安全性考量後續需加以注意,以降低或避免不可預期越過護岸所造成的危害。
 
楓港溪口至海口港海岸侵淤變化圖
相關圖片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沿海地區居民生命財產面臨嚴重威脅,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將持續辦理海岸監測調查及景觀改善工作,朝海岸環境永續利用目標邁進,創造美麗、舒適、安全,與自然共生調和的海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