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原生食蟲植物 如不珍惜 將永遠不再第八河川局 陳柏元

  發刊期數:第0452期/ 發布日期:110/09/10

食蟲植物是一類非常奇特的植物,大多生長在貧瘠且PH偏酸的土地環境,在營養缺乏的情況下,打破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獲取生長養份的定律,用葉子特化構成捕捉及消化分解動物的工具,以補充生長中不足的等營養。

  • 1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人類為了防災、為了追求土地開發及農耕機械化的極大化,在土地開發過程中,我們生活的土地,動植物原生棲地嚴重流失,生物多樣化正逐漸消失中。

  • 2

相較於國人熟知的豬籠草及捕蠅草屬於國外引進的大型食蟲植物,茅膏菜、毛氈苔、貍藻與挖耳草,這些臺灣原生的植物反而較少為民眾所知曉,它們隱藏在溪畔荒原、貧瘠土壤中與雜草共生,食蟲植物那不向逆境低頭並特化出其特殊捕蟲方式的精神,最能打動人心。筆者多年前曾經在金門田埔水庫附近發現過寬葉毛氈苔(俗稱:金錢毛)及長葉茅膏菜,還在瑞芳猴硐貓村後面岩壁上看到過臺灣小毛氈苔。能在原生地能看到食蟲植物的那份感動,如今仍難以忘懷。近年來食蟲植物原生環境遭受破壞,生長的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危害,種類及數量急遽消失,其中有幾種已被列入保育等級,例如長葉茅膏菜的保育等級為瀕臨絕滅、長距挖耳草為嚴重瀕臨絕滅。

為了不讓這些奇特的臺灣原生食蟲植物,從臺灣植物的名錄中被除名,值得透過棲地保護,進行計劃性復育,並加強生態教育及宣傳,讓保育工作向下扎根,期許以循序漸進的環境三育「保育丶復育丶教育」,實現臺灣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經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