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揚塵防制新策略 環境生態齊永續第四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466期/ 發布日期:110/12/17

臺灣的季節習性,是在每年6-10月期間,歷經颱風豪雨河川水量在高低變化之間,反覆沖刷積,依不同的溫度、濕氣、風速、日曬時間等條件,形成最後裸露河床的位置與面積。對揚塵防制工作來說,即規律又難以捉摸,卻也體現自然循環的奧妙。

  • 106-110年揚塵事件日106-110年揚塵事件日

久旱逢霖的2021年濁水溪下游河段,經歷了6月的彩雲輕颱、7月的烟花中颱、8月的盧碧輕颱及熱帶性低氣壓及西南氣流而造成的豪雨、9月的璨樹強颱、10月的圓規輕颱降雨,造成攔水土堤損失達3,000公尺、稻草蓆沖失達10公頃、其他綠覆蓋等措施沖失達14公頃,在廠商加派機具與人力下,依策略於揚塵管制區域內施作相關揚塵抑制措施,至10月底已完成水覆蓋面積達168公頃、綠覆蓋面積達270公頃、防洪植栽林帶長度4.5公里及其他覆蓋面積達215公頃,各項揚塵抑制措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抑制揚塵的作用,本年度揚塵事件日累計為3日亦為近年同期最低。

  • 109-110年_10月份_風速與PM10比對109-110年_10月份_風速與PM10比對

為因應河道灘地變動特性對防制工程的影響,特別針對揚塵監測大數據及動床數植模擬分析作評估,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搜集濁水溪的歷史流路、風速、風向、溫濕度與PM10濃度等量化資訊,配合揚塵潛勢區範圍衛星圖資及地形資料,進行一、二維水理分析之套疊,模擬出洪水後的低水深槽流路及其形成範圍,進一步瞭解在現有複式斷面基礎上,如何順應河道內全年發生的經常性泥運移行為,利用「束水攻」的原理,降低泥滯淤的總量,未來期望能運用數據結果來協助揚塵防制的策略規劃,達到減防洪、固岸、保護農地的綜合成效。

  • 複式斷面,淹水前後比較複式斷面,淹水前後比較
  • 洪水損壞工程設施前後洪水損壞工程設施前後

揚塵抑制措施在舖設覆蓋的資材選用上,除運用彰化縣政府及雲林縣政府提供的枯葡萄藤及廢棄文蛤殼,也擴大連結到行政院守護臺灣海岸線的「向海致敬」政策,透過淨灘作業,清出數百噸海洋廢棄物,其中竹木類廢棄物可再利用轉化為揚塵抑制資材,將破碎處理的枯竹木重新鋪設於灘地便道,減緩車行沙塵飛揚,達抑制揚塵之效。

濁水溪每年東北季風後約10月中期,開始迎來冬季候鳥遷徙時節,光是出海口就可常見「東方三俠」的蹤跡:東方白鸛、東方澤鵟、東方環頸鴴,以及黑翅鳶、高蹺鴴等鳥類;同時首度關注到隨著海潮而來的臺灣特有種-旱招潮蟹群棲地、吸引學者前來普查數量;另還有彈塗魚、萬歲大眼蟹、清白招潮蟹等,活絡於出海口潮間帶區域。未來揚塵防制工程,將逐步以越少的人工干預工程,營造越多的河川生物多樣性,期望在防制揚塵之餘,同時做到護育河川生態環境的目標。

  • 1101105_出海口_黑翅鳶停在電線上出海口_黑翅鳶停在電線上
  • 1100904_出海口_高蹺鴴出海口_高蹺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