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南海水淡化廠興建計畫地方溝通啟航南區水資源局

  發刊期數:第0468期/ 發布日期:110/12/31

今年臺灣多處歷經百年大旱的輾壓,向來依賴水庫供應各標的用水的臺南,即使從去年7月就嚴格監看水情與控管水庫出水量、超前跨區調度、擴大各項節水措施、水庫清淤及不得不停灌嘉南灌區1.9萬公頃的一期作後,曾文水庫南化水庫蓄水率最低各僅剩約4%、8%;期間,嘉義臺南的民眾度過了99天的水情黃燈(夜間減壓供水)及117天的水情橙燈(減量供水),對社會衝擊不小。多數南部人都感受到近10年枯旱益趨頻繁,如:民國104年甫經歷過嚴重枯旱的限水、107年曾文水庫蓄水率只剩2%時,民眾亦曾擔憂無水可用。臺南因為地質及地下水文水質關係,並沒有開發伏流水地下水的潛能,因此,興建一座不受降雨影響且在全球技術已純熟的海水淡化廠,成為另一穩定水源的重要選項。

  • 台南海淡坐落廢棄鹽田台南海淡坐落廢棄鹽田

10年前水利規劃試驗所就開始臺南海水淡化廠興建的可行性規劃及相關工作,經過長期且縝密的評估,選擇臺南市將軍區青鯤鯓的17公頃廢棄鹽田作為海淡廠的廠址,規劃每日最大產水20萬立方公尺併入自來水系統,取排水管線則位於南縣區漁會漁場範圍,為了降低取排水影響生態及漁獲,取水口離岸600公尺、排水口則分別離岸1.5公里及2公里,並採多點排放,提高鹵水擴散效果。「青鯤鯓」,原是緊挨著四面環海的小島,後因曾文溪改道而淤積漸成陸地及漁村聚落,鄰近除有青山漁港與將軍漁港外,較遠處有北門及七股潟湖的養殖業。民國60年代臺鹽填平青鯤鯓沙洲與內海,以放射狀向大海展開成扇形之姿打造「扇形鹽田」,扇骨則是應製鹽所需的取水道與製鹽後的鹵水排放渠道;現雖已為廢棄鹽田,卻也是臺南市特有的文化資產。

  • 110年9月8日召開公開會議110年9月8日召開公開會議
  • 110年10月29日南縣區漁會110年10月29日南縣區漁會

目前臺南海水淡化廠計畫還在環評審查階段,工程計畫尚未陳報行政院核定,然為了在計畫推動之初就能瞭解在地各界對臺南海淡廠的意見及期待,南區水資源局水利規劃試驗所及臺南市政府跨域攜手共同開啟海淡廠地方溝通的航道,陸續汲取不同利害關係人包括在地居民、各級民意代表、南縣區漁會及漁民、NGO團體等意見。在地居民希望海淡廠為此漁村聚落帶來新生機,結合扇形鹽田景觀發展觀光、海淡廠低度專業人力也可以優先聘用在地人,讓漂移的年輕人得以回鄉工作;議員、漁會及漁民則是擔憂海淡廠鹵水排放會影響海洋生態及漁獲、取排水管線影響捕撈、海淡水供應對象等;環評委員要求落實海洋環境監測、保護、結合鹽田景觀文史及豐枯水期水與能源調配方案等;而各界一致希望這個重大計畫能有切合需求的回饋配套措施或補償方案。這些珍貴的意見,都由水利規劃試驗所南區水資源局滾動檢討評估中,並將持續與地方交流意見。

  • 拜會地方議員拜會地方議員

地方溝通已啟航,因此,除了讓海淡廠的規劃內容公開透明讓各界瞭解之外,南區水資源局水利規劃試驗所也期能規劃出更貼近在地需求及融合環境文史的海淡廠,讓臺南海淡廠這艘民眾參與及跨域合作的船順利抵達多贏的彼岸,也讓這座臺灣最大型海淡廠成為在地人自豪的水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