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丁子蘭溪水砂觀測分析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刊期數:第0476期/ 發布日期:111/02/25

前言

依據雙溪水庫環境影響評估範疇界定決議事項辦理丁子蘭溪水觀測,自101年至今,已持續蒐集水文、土河川等相關資料,並分析水觀測及模式模擬驗證等工作。

觀測調查

為配合雙溪水庫各項規劃檢討及環評所需,於丁子蘭溪總共進行了90次水觀測、6次全洪程觀測、7次河道斷面測量,以建立水位-流量及流量-含砂量率定曲線及河段斷面資料更新,以瞭解河道變化情形及特性。流速觀測係利用旋杯式流速儀進行施測,最後以流速-面積法計算出總流量。

全洪程量測則在中度颱風烟花侵襲期間進行(民國110年7月21月至24日),因颱風移動速度較慢,中央氣象局預估新北市山區24小時雨量為600至800毫米之間,故啟動全洪程觀測,以取得高流量水位資料。

河川流速通常於河道中央處較大,而距離兩岸較近位置流速較小,甚至可能因岸坡或構造物阻擋之緣故,出現迴流的情況,需依實際情形測量斷面上多點之流速,再分別計算其子斷面的流量再加總,以推估高水位流量。現場觀測水位、流速並採取水樣以計算濃度,水位介於20.33公尺至20.94公尺,流速介於每秒0.035公尺至每秒1.10公尺,於7月24日6時觀測到最大流速,濃度介於81ppm至526ppm間,現場水樣最高濃度及輸量同樣出現於7月24日上午6時。

總計90次的量測成果,建立水位-流量點繪分佈關係,再依照非線性迴歸法推求率定曲線係數。建立水位-流量率曲線後則可於資料範圍內以水位推估流量。結合測得常時及全洪程觀測結果,建立丁蘭大橋水位流量率定曲線為17.5(H-20.12)^3.81,如圖1 所示。丁子蘭溪含濃度流量-輸量率定曲線法的假設為輸量與流量間呈現一定的冪次關係,利用現地所採集水樣進行烘乾試驗,經過多次現地量測及採集資料,結合110年結果,建立丁蘭大橋含濃度-率定公式為Q=15.22Q^1.12如圖2 所示。

  • 圖2 丁蘭大橋含砂濃度率定公式圖2 丁蘭大橋含濃度率定公式

丁蘭大橋自101年8月起設置自記式水文站,採連續監測的方式觀測水位與表面流速,傳輸頻率為每10分鐘一筆水位與流速資料,統計101年至110年各月流量,配合流量-輸量率定曲線,統計歷年輸量結果,推算出丁子蘭溪於101年至109年之年平均輸量約為0.28萬立方公尺。

丁子蘭溪水模式率定模擬

觀測因河川特性不同,需搭配不同觀測方式進行量測,得到相關低、中、高不同流量後建立率定曲線,再應用相關水文模式來協助水數據補遺。

丁子蘭溪應用HSPF模式作為丁子蘭溪流量及輸模擬,蒐集建置集水區地文資料與雨量資料後,模擬集水區流量,並經上述水觀測率定流量參數得到可信流量模式,建立輸模式來模擬輸特性;以2015年杜鵑颱風為例進行模式率定模擬詳圖3、圖4,流量與輸量尚屬吻合。

  • 圖3杜鵑颱風HSPF模式流量率定圖3杜鵑颱風HSPF模式流量率定
  • 圖4杜鵑颱風HSPF模式輸砂量率定模擬圖4杜鵑颱風HSPF模式輸量率定模擬

結論

本計畫結合前期觀測資料,建立流量-輸量率定曲線歷次觀測,顯示丁子蘭溪的含砂量不高,未來將持續觀測逐步修正率定曲綫,另除有水觀測資料外,若有設備上問題無法紀錄數據,可應用水文模式協助水數據補遺,可使水文資料不中斷,對於北區水資源規劃有相當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