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推動經驗分享與觀摩活動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480期/ 發布日期:111/03/25

依110年抗旱經驗,在在顯示利用河川灘地推動地下水補注為一良好的模式,有鑑於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的成功經驗,為利推廣複製,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邀集相關所屬單位辦理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推動經驗分享與觀摩活動,透過分享與意見交流,期能複製本案成功經驗並於異地擴大辦理,逐步落實全臺各區地下水保育工作。

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工作為全臺灣第一處大規模利用天然河道進行地下水補注之示範場域,對於帶動未來地下水保育作為有指標性之意義,其自100年起推動實施,104年完成階段性操作,在檢討補注成效、持續徵詢地方意見與溝通、協調下,108年汛期後,重整腳步再投入地下水補注工作,並將疏濬、揚塵防制機制納入,採多目標操作方式進行設置,總計自109年起至110年止,已提供超過1,000萬噸入滲補注水量,這樣的量體約已經達湖山水庫有效容量的28%,這無疑是給了彰雲等地下水情勢緊迫的地區注入了一股強心針。而當110年旱災期間全台面臨缺水,各個產業對於水資源的渴望正如嗷嗷待哺的嬰兒急於求食,而補注區鄰近地區地下水卻無受影響,讓周邊的住民們得以穩健的度過這百年大旱的嚴峻挑戰,成效更獲得農田水利署、林內鄉公所等單位贊許,在在顯示利河川灘地推動地下水補注為一種良好的模式。

有鑑於相關成果亦應可以做為全台各中央管河川推動河槽地下水補注工作推廣之參考,本署於111年3月10日邀集第五河川局(以下簡稱五河局)、第六河川局南區水資源局等轄區內有進行地下水補注需求及環境條件之相關所屬單位,辦理一場次「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推動經驗分享與觀摩活動」,透過分享與意見交流,期能複製本案成功經驗並於異地擴大辦理,會後業已彙整相關與會資訊並初步評估五河局轄內雲林南部與嘉義縣北部等仍有地層下陷情勢地區的中央管河川,包含北港溪八掌溪等推動河槽地下水補注的可行性。

在本署及河川局同仁討論與幾次密集現勘的努力下,已盤點出北港溪上游梅林溪石榴班溪匯流口為一處可優先推動的潛勢區,初步規劃透過水覆蓋的方式,配合親水環境的營造來增加親水空間與民眾的認同感,同時達到地下水入滲補注成效。後續將再藉由雲林科技大學的協助,於現地再進行相關補充調查,以預估較精準的入滲補注成效,並再會同五河局研商與確認可能的推動與施設方式。於佇立在濁水溪河槽補注成功經驗的同時,以位於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內的梅林溪為優先推動區位,跨出異地擴大辦理的第一步,並期待同樣有著補注條件的荖濃溪上游為下一個目標,坐一望二又探三,讓本署對於地下水保育的熱血,持續不停的燃燒與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