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承洪韌性推動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刊期數:第0482期/ 發布日期:111/04/08

「承洪韌性」首先需要的是「淹水容受力」,也就是「耐淹力」,為能夠容受淹水的能力,亦即當發生淹水時,生命財產不受損害,社會經濟也能正常運作的能力;其次是「災後恢復力」,也就是當淹水嚴重干擾社會經濟運作,損害生命財產時,也能夠快速恢復的能力。換句話說,具備「淹水容受力」或「災後恢復力」,都可以算是具有承洪韌性。

數十年來,河川排水治理工程已為各地提供基本保護、降低淹水頻率,然而隨著極端降雨越趨頻繁,防洪排水工程有其設計之保護標準,已完成的防洪設施恐無法完全免除淹水風險。因此,需要推動「承洪韌性」,培養各地方即便在地理範圍廣、深度高的大規模淹水情況下,能夠不受災、其社會經濟運作不受干擾、生命財產不受損害的「耐淹力」。

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如何培養承洪韌性,應從釐清觀念著手,首先要了解「淹水」只是一個中性的水文現象,唯有淹水對人類聚落產生危害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水患」;導致生命財產損失時才成為「水災」。唯有面對氣候變遷下可能發生更多淹水事件的現實,社會才有可能將淹水視為正常情況,也才有機會可以培養韌性。其次是應理解降雨強度日趨提高,防洪排水工程不可能免除淹水。第三是建成環境的改造也可以達到安全。第四是洪水不只是災害,也可以是資源。長期而言,推動社區承洪韌性規劃應以「不怕水淹」為目的,而非「不淹水」,建成環境與水利工程的改善都無法完全免除淹水的風險,應培養與水共存的韌性思維,並可與地區產業結合發展與洪水共榮的社會。

為推廣民眾認識承洪韌性觀念,水利規劃試驗所於雲林縣大埤鄉舊庄國小、屏東縣佳冬鄉羌園村及羌園國小辦理三場行動講座,透過設計線上互動遊戲與手作DIY,將承洪韌性觀念轉化為易理解的情境與遊戲中。

  • 行動講座活動剪影行動講座活動剪影

另外,為擴大承洪韌性觀念宣導與凝聚耐淹規劃共識,於111年1月邀請地方政府水利單位與水利署河川局人員參與承洪韌性推廣共學營,以前期計畫推動之韌性規劃案例作為示範案例進行交流,藉由實地走訪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及周邊地區產業探訪,討論承洪韌性觀念落實之機會與挑戰。

  • 共學體驗營活動剪影共學體驗營活動剪影
  • 共學體驗營合照共學體驗營合照

111年3月則舉辦「承洪國土.韌性安居─與水共築美好家園特展」及開幕暨座談會,座談會以水利署、地方政府水利單位及各河川局為主要參與對象。成果展則以一般大眾為對象,透過本計畫案例蒐集與學校、社區工作坊、共學營成果,以及掌潭村規劃案例,以靜態展覽搭配DIY體驗方式呈現,期能引領社會各界思考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從不淹水到不怕水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環境的耐淹力。

  • 「承洪國土.韌性安居─與水共築美好家園特展」開幕暨座談會活動剪影「承洪國土.韌性安居─與水共築美好家園特展」開幕暨座談會活動剪影
  • 「承洪國土.韌性安居─與水共築美好家園特展」開幕暨座談會合照「承洪國土.韌性安居─與水共築美好家園特展」開幕暨座談會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