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經驗讚!國際潮間帶委員會首度來台在成大辦課程王筱雯

  發刊期數:第0194期/ 發布日期:105/09/30

  •   【台南訊】2016年國際灌溉排水協會潮間帶永續發展委員會國際短期課程-潮間帶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與調適,8月1日起一連6天在成功大學舉行,近20國家官員、專家學者、環境規劃與管理人員等齊聚;課程介紹台灣經濟發展、民眾生計及海濱生態共生共存的經驗與努力成果以及台灣的實力,還要透過課程與國際構築緊密的連結,擴展台灣能見度並展現對國際重要議題的關心及成果,讓世界認識台灣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實質能力。

      「潮間帶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與調適」課程,為潮間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1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台舉辦的正式活動。活動由成大主辦、國際灌溉排水協會潮間帶永續發展委員會主辦,成大水工試驗所、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共同執行;伊朗、印度、坦尚尼亞、埃及、斯里蘭卡、越南、伊拉克、烏茲別克、韓國等近20國家代表2、30人與會。國際灌溉排水協會重視此重視此課程,協會中央辦公室主任Dr.Labhsetwar,Vijay K.、國際灌溉排水協會副主席暨韓國分會主席Mr.Bong Hoon Lee, Vice President等等都來參加開幕式,成大水利系副教授王筱雯、前工業局長汪雅康等亦熱情與會,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教授受邀在開幕專題演講。

      成大副校長黃正弘代表蘇慧貞校長歡迎各國代表;他致詞表示,潮間帶是大自然重要的生態系統一環,氣候變遷帶來乾旱洪水、海平面升高等對潮間帶帶來重大威脅,都需要加快腳步因應,以韌性、彈性的態度來面對。相信為期一星期的課程以及參訪與實作等,大家會有豐富的收穫,以韌性精神面對問題,讓地球永續發展。

      李鴻源教授分析近年來極端氣候帶來的洪水、暴雨等異常現象,也提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山高、水急、蓄水不易等問題,曾遭受的大自然災害如921大地震等;他清楚明白的告訴與會者,大自然災害會發生,但面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各國都要事先規劃因應、準備,以韌性面對災害、進而減低災害發生時的造成的損失。

      「潮間帶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與調適」課程內容分為水資源規劃、低地洪災治理、水環境與生態環境規劃三大主題,室內授課、演講等經驗分享與實作外,還將帶領學員走訪嘉義縣布袋好美寮溼地烏山頭水庫、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台南科學園區;讓來台人士感受到台灣對生態保育、灌溉系統、濱海工業區、低地開發與洪災治理等面向的成果。

      潮間帶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暨成大水工所研究員高瑞棋表示,潮間帶永續發展委員會,依循國際灌溉排水協會「透過國際間學術與技術交流,達成農業灌溉永續發展」的宗旨而成立,為期六天的國際短期課程,希望達成跨國技術知識交流與經驗傳承,有鑑於極端氣候帶來洪水、暴雨等災害日益嚴峻,特地選擇「潮間帶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與調適」為主題。

      雖然課程雖只有六天,但可讓與會國家認識台灣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實質能力,有能力協助開發中或低開發國家所需的相關知識與技術,幫助其發展經濟與環保,達到聯合國水組織及國際溉灌排水協會消弭貧窮及永續發展的目標。

    作者簡介
    • 王筱雯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副教授

      專長領域:

      河川復育/環境規劃與評估/河相/集水區管理

同步發文於《成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