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曾文水庫放淤監測與下游河道變遷影響分析南區水資源局

  發刊期數:第0494期/ 發布日期:111/07/01

民國98年8月莫拉克颱風來襲,造成曾文水庫淤積量高達9,108萬立方公尺,使南部地區供水穩定度存有極大危機。為積極辦理取曾文水庫淤泥之清除,南區水資源局(以下簡稱南水局)自101年起已辦理共計三期之曾文水庫抽泥清淤作業,透過水下泵將水庫淤泥由庫底抽送至下游河道內暫置,並於颱風豪雨期間藉由曾文水庫放水操作來進行河道沖淤作業,達到還於河,期能補助出海口源。而為了解放淤後對下游河道變遷影響及對生態環境之影響與評估,已自102年起執行曾文水庫放淤後監測作業至今。

藉由歷年所調查成果,大致可分為河道地形變化、河道水質變化、河道生態變化及放淤成效。

地形變化部分: 以近年大斷面測量資料所得平均河床高程相互比較,綜整歷年沖淤變動顯示,101-110年河道沖刷、回淤與變動範圍內無異常,均在微幅增減變動範圍內,顯示目前水庫放淤量,對河道影響相當小。

水質變化部分:無論上中下游水溫隨季節變化並不受放淤影響,pH、溶氧量及大腸桿菌主要受鄰近人為影響居多與放淤無明顯關聯,僅上游曾文一號橋測站因位置緊鄰淤泥暫置場,水質數據短期稍受影響,但暫置場淤泥順利放淤回歸河道後,即回復放淤前之狀態,水庫放淤操作對於中、下游水質檢測結果並無明顯關聯與影響。

成效部分: 依南水局抽泥統計資料,曾文水庫於101年開始進行抽泥放淤作業,曾文水庫已執行抽泥清淤855萬立方公尺,其中已沖刷830萬立方公尺之淤泥,效果極佳。放淤量由102年37.8萬立方公尺,至110年放淤量已提高至390萬立方公尺,下游水質與生態監測結果亦尚未出現異常情況,顯示放淤操作已發揮成效,且朝水庫淤積物出入平衡、庫容增加前進。

而以歷年曾文水庫放淤後測量、衛星影像、數值分析等,皆顯示未造成河道變遷與沖淤急遽變化情形。因此,下游河道之河防安全未受水庫放淤操作影響。

放淤操作目前已普及於國內、外各水庫,可有效率的去化水庫淤泥,在執行放淤作業過程中,透過定期的監測、滾動式的檢討,可準確掌握放淤下游河道之影響。根據曾文水庫放淤監測與下游河道變遷影響分析歷年監測成果,均顯示放淤作業對下游河道尚無明顯異常影響,其變化僅為短暫性變動,於放淤操作後均能回復未放淤前之狀態,未來除持續加強清淤外,下游河道監測亦須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