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防止外傘頂洲沙灘流失整體防護計畫」-北港溪河口疏淤及外傘頂洲養灘試辦工程第五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500期/ 發布日期:111/08/12

外傘頂洲」為臺灣最大沙洲,位於雲嘉外海,因似傘得其名,也是雲林與嘉義沿海之天然屏障。近年由於自然海岸漂沙源供應減少、海岸開發等因素,改變原有漂沙機制或而阻滯漂沙行進路線與量體,致使外傘頂洲規模不斷縮小、坍平與陸化現象,直接影響沙洲生態觀光與東石潟湖牡蠣養殖事業發展。

該灘線逐年遭侵蝕消退,往南且往陸側移動,其面積也逐漸縮減,於1999年為2,023.27公頃,自2000年始逐漸縮減,至2020年6月已餘1,116.28公頃,縮減幅度高達44.8%。透過1993年衛星影像,可見早期外傘頂洲最北端緊鄰陸地。至2013年,沙洲最北側明顯向南方移動侵蝕,因此可推估沙洲北側有向外海移動之趨勢。同時,沙洲最南側位置及形狀每年均有變化。

外傘頂洲流失問題,已改變沿岸之波浪及近岸流場特性,如無適當防護恐已無法維持自然沙洲,第五河川局依據「防止外傘頂洲沙灘流失整體防護計畫」,計畫以輸補償較具共識之近自然工法(NBS),應急保護措施因應,抑制沙洲侵退現象。

經由模擬之結果,以50年重現期水位+2.64m之條件下,沙洲之沙丘溯上高程為3.08~3.67m,沙丘脊線加高高度建議至少需至EL+4.0公尺,考量計畫目的為沙源補助、河口清疏及施工成本等因素,於外傘頂洲西北端上進行養灘,以自然為本方式採用現地土方施作土堤作為沉設施,將清疏區之土方藉由輸管輸送至養灘區後,於養灘區填築土方至EL.+4.0m,抑制波浪越洗作用,靠近沙洲陸側土方以1:5進行整坡,養灘區陸側及上方覆蓋防塵網進行定,臨海側則以較緩坡度1:7整理,透過自然營力等作用,期可將沙源補充至外傘頂洲南側。

北港溪河口清疏抽為沙源,位置之考量除淤積熱點進行清淤外,亦可改善淤積環境,增加河口排沙順利,以達功效兼具之優點。抽沙位置於鄰近北港溪深溝末端進行疏浚,可形成一深槽,以利河沙順利排出。故將於外傘頂洲東北側約1公里處進行抽沙作業,預計於水深約-1公尺處為清疏區,可於設計清疏區範圍內進行抽作業,深度以不超過EL.-4.0m為原則。

  • 圖2土方堆置沉沙示意圖 圖2土方堆置沉沙示意圖

工程預定以成龍泊筏區作為臨時船機靠泊區,浚挖機具採用小型吸管式挖泥船疏浚,運輸方式以管線進行輸送,將土填築於外傘頂洲上,並施作土堤沉沙,降低逕流產生,減少對鄰近水質環境及養蚵產業的影響。本工程輸管線長度約為3公里,疏浚總量約10萬m3,考量船舶航行路徑,將設置沉管及警示燈,降低對鄰近航道之影響。

  • 圖3計劃範圍圖圖3計畫範圍圖
  • 圖4施工作業流程圖4施工作業流程

透過清疏作業以利北港溪河口順利排改善當地淤積環境,促進養殖產業發展外,將清疏之土方填築於外傘頂洲進行養灘,以自然為本之方式整坡,透過自然營力補助外傘頂洲之沙源,以減緩外傘頂洲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