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9年第二河川局執行行政院「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以來,經過資料統計後,發現桃竹苗地區海洋廢棄物之種類分別以漁業養殖廢棄物(約佔23%)、一般海漂垃圾(約佔36%)及漂流木(約佔36.5%)為清運之大宗。大多數的海洋廢棄物,先經由人工預先分類,將可回收之塑膠送交回收中心,不可用之垃圾以焚化爐進行處理,漁業廢棄物轉由合格之回收廠商進行回收利用……。除了官方處理管道外,海漂漁廢等能否作為資源或原料進行再利用?已然成為一個新興議題。
坊間已有業者研發利用海廢塑膠製成球鞋、海廢保麗龍做成鍵盤跟滑鼠,而園藝造景及藝術家則以漂流木打造庭園裝飾或裝置藝術……,實需相當的研發科技及技術支持,非一般人可以輕易學習。而在後龍鎮的水尾社區,一個臨近海邊的農漁混合型社區,理事長及里民們久居海岸旁,海洋廢棄物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日日得見亦為其所苦。因此,產生了與眾不同的利用方式─綠療DIY。
在方建忠理事長的帶動下,社區志工及居民在假日閒暇之餘進行淨灘活動,將撿拾到的各式寶特瓶、小型特色富有造型之漂流木、雜竹枝、蚵殼貝類及大小浮球等,經過除垢清理及巧妙的切割後,作為DIY之素材,在謝老師的創意教學與社區志工的巧手加工後,製成各式各樣的DIY作品,例如綠療盆栽、塑膠花藝景品、浮球打擊樂器、彩繪浮球裝置藝術、漂流木拐杖以及後龍水尾社區特有的浮球布袋戲。
透過個人創意,融入在地特色元素及實用特性,將看似無用的海洋廢棄物,轉為更有價值的方式續存,不禁讓人有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驚喜感。原來在愛護大自然的同時,倘能靈活地運用創意,就能將撿拾垃圾的體力活,轉化為更具舒壓及療癒的效果,達到與自然共生並喚醒對環境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