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二重疏洪道疏洪能力改善精進規劃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刊期數:第0511期/ 發布日期:111/10/28

淡水河早期因臺北橋附近河槽容量不足,且兩岸均已高度發展拓寬至為困難,既有人口房屋密集,拆遷不易,為避免臺北橋段於大洪水時溢堤,故於大漢溪新店溪合流處,設疏洪道入口,興建二重疏洪道疏導部分洪水到關渡一帶,再匯入淡水河下游

二重疏洪道自完工啟用後,因諸多自然演變及人為改變因素,導致疏洪及通洪能力不再滿足原設計功能,有必要重新檢討其整體防洪能力及研擬可行方案。

水利規劃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規所)於本年度辦理「二重疏洪道疏洪能力改善精進策略之規劃」,擬透過數值水理模擬與精進方案,預期提出二重疏洪道疏洪能力改善策略之優先順序,提供管理單位作為疏洪改善之參考依據。

而為瞭解二重疏洪道周邊現場狀況,亦於4月20日至現場勘查,勘查過程提出折衷改善方案構想,供規劃參考,現場勘查照片詳如照片1所示。

目前二維水理模擬演算除納入原規劃之第一期、第二期、後續措施等,並彙整第十河川局意見,新增折衷方案【疏洪道上游(200m寬)底床高程調整至EL.2~3m,入口頂200m寬開口調整為EL.3m】,及組合不同垃圾清除方案(含新北市政府垃圾清除替代方案),也納入降糙、挑流、導流等替代方案,擬辦理37種數模方案,目前期中階段已完成3種數模方案之水理模擬演算。

為利水工模型試驗方案之擇定,水規所於111年8月8日召開工作會議,就目前已模擬完成各方案技術、財務、社會及環境影響等因素資料,提出較可行改善方案、中期方案及長期方案之建議,經與會單位代表討論後,決定:(一)短期採編號7(第一期)改善方案,其內容為匯流口外側清淤至EL.0.5m及垃圾山全斜清EL.0m。(二)中期:採較可行之折衷改善方案。(三)防洪能力提昇,要達到兩項指標,一為臺北橋水位降低,另一為提高疏洪道疏洪量,此兩工作皆要進行,尤其垃圾山局部要清、二重疏洪道灘地及入口附近皆要處理,未來水工模型試驗要朝此方向進行,長期方案則視折衷改善方案之研究結果再進一步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