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日本源兵衛川及鶴見川參訪見聞河川海岸組

  發刊期數:第0519期/ 發布日期:111/12/23

日本已於近日放寬新冠肺炎防疫入境檢疫規定,各單位赴日本進行公務考察行程將陸續推動,日前曾赴日本源兵衛川及鶴見川進行公務考察,爰提供相關參訪見聞。

源兵衛川位於日本靜岡縣三島市富士山腳下,流域長度約1.5公里,原為人工開鑿的農業灌溉水道;1950年代後期為發展經濟,工廠大量使用富士山雪水和湧泉作為冷卻水源,導致源兵衛川的流量遞減,且家庭廢水直接排入,逐漸讓這條水圳變臭,汙染情形越發嚴重。

1990年初,服務於農林事務所的渡邊豐博先生提出再生計畫,參考英國Groundwork組織的精神,透過社區組織動員,結合公、私部門與當地民間團體的力量,組成「GROUNDWORK三島執行委員會」(今NPO法人Groundwork三島事務局,以下簡稱GW三島),來達到改造故鄉的理想。GW三島以水岸自然環境的再生與復甦為目標,負責協調整合河川再生相關機構、團體(居民、企業及政府機關等)所面臨到的問題,逐漸改善源兵衛川水域環境,並帶動三島市觀光發展。

源兵衛川流域內工廠之冷卻水處理後,再排入源兵衛川,使河川縱使在枯水期時也可保持一定的流量。目前周邊汙水接管率已達100%,廢汙水已不再排入,使源兵衛川水質十分清澈。沿河道兩側木棧道等設施順流而下,雖河道緊鄰住家但河岸長滿大量植被,水域環境十分多樣;且有著名的花藻於河道內茂密生長,當地居民每天清洗花藻,讓它能持續於河道內健康成長,以維持優良水域環境,供水中生物棲息。

鶴見川發源於東京都町田市上小山田町的湧泉區,位於東京都及神奈川縣境內,自西北向東南流,於橫濱市鶴見區河口注入東京灣;流域長度約42.5公里,流域面積約235平方公里。流域內都市開發快速,河川沿岸土地高度開發利用,造成無法以河道加寬的方式提高通水能力;為確保都市排水防洪安全,1979年日本政府選定鶴見川為綜合治水對策實施河川,並在2005年4月1日根據《特定城市河流防洪法》被指定為特定都市河川,積極推行河川整治(工程治理)、流域對策(保水、透水、內水及貯留設施設置)及災害減輕對策(非工程措施)等三大面向治理,以解決因都市開發造成之水患問題。

鶴見川流域推動綜合治水對策主要分為三部分,即河川整治、流域對策及災害減輕對策,其中:

(1)河川整治對策主要執行河川治理、設置洪水調節、抽水站雨水貯留管設施,如:1984年完成潮鶴橋上下游疏濬工程,增加河道通洪斷面約2倍,施設鶴見川多目的滯洪池(面積100公頃、滯洪量390萬立方公尺)。

(2)流域對策主要執行流域內多功能防災調整池設置,於流域內設置調整池數量約3,000個,總貯水容量約277萬立方公尺,如:霞ヶ丘調節池平時作為網球場使用,洪水發生期間可容納約9.6萬立方公尺滯洪量;並於流域內進行自然林(綠)地的保育、農業使用地的保留及透水性舖面與雨水滲透井舖裝。

(3)災害減輕對策主要設置預警避難系統、對居民宣導綜合治水對策、災害危險區域設定及都市重劃與具有治水機能土地配合等事項。

岸由二教授於2003年推動組成的「鶴見川流域網絡」(即TR NET),由當地居民自己來推動民間參與,並將流域內約40餘個非營利組織互相串聯,並整合組織間不同的意見。鶴見川流域總合治水一般認為是成功的,但仍有部分團體反思目前可以再進行水岸的親水教育活動;因此政府機關積極思考需要發展環保,發展河川文化、社區營造及河川環境教育,而鶴見川流域網絡就居中扮演整合政府機關與當地居民意見的協調角色。

目前國內正積極推動水環境工作坊、水環境跨域共學營及水環境改善整體空間發展藍圖規劃等,即希望凝聚各界對於水域環境改善之共識,找回人與水的親密關係,營造人與自然之平衡關係,亦可參考「鶴見川流域網絡」推動方式,俾能確保資源投入發揮最高效益,達恢復河川生命力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