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環教教育課程「探索農水風情」保育事業組

  發刊期數:第0520期/ 發布日期:111/12/30

在七月艷陽下啟動,水利署台中辦公室第一場戶外環境教育課程,來到依山傍水的雲林林內鄉,林內鄉位於濁水溪三角洲,這裡的原生種樹、花草、藥用及食用植物種類繁多且產量豐碩。

課程的當天,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行駛的路途中,畫風逐漸從高樓聳立的都市,轉為慢活樸實的農村,在遠離城市的喧囂中,漫步在農村小徑,來到橙色農作休閒果園,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兩側的茂谷柑樹,像一把把張開的綠絨橘點大傘,風一吹,輕輕搖曳。

果園四處創意的造景,讓人感受到園區用心的布置,在園長介紹注意事項後,同仁開始今日的採果體驗,今天要採摘的紅龍果含有花青素及豐富的營養及藥用價值,其盛產季節為6月至11月,且品種分為紅皮紅肉種、紅皮白肉種、黃皮白肉種,紅龍果植株較長且擁有較多刺。除了紅龍果外,果園內尚有種植荔枝、茂谷柑、芒果等多種水果,隨著盛產季節的不同,可以有不同採果體驗。艷陽下採收紅龍果的汗水,這個早晨不僅收穫果物及獲取知識,並感受到園長比炙陽還要熱情的心意。

下午來到林內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是臺灣首座以農田水利相關設施規劃的環境教育園區,園區內設有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戶外水利動態模型、林內分水工等設施及設備,老師帶大家進園區館內講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的相關歷史及文物,並參觀館內特別收藏的傳統農具及水利設備,並走訪附近集集攔河堰南岸聯絡渠道(八卦池)、林內分水工、濁水溪進水口等水利設施,從水利設施作用與情形之解說,讓同仁更了解農田水利設備及運作更容易結合未來相關業務之推動。 

時代進步,各式各樣的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台灣的經濟基礎「農產業」,年輕一輩都不甚了解。透過此次課程安排讓大家能親身體驗農夫生活和水利專業外,更增加農田水利演進史和農業環境、耕作方式改變對人類的影響,進而反思水資源分配之利弊,並藉此喚起大家珍惜水資源,友善農業環境,理解農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