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鬼隊的獨門神器「竹筒」土地管理組

  發刊期數:第0472期/ 發布日期:111/01/28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濁水溪畔有一支名聞遐邇水患救災、泳技了得的名間水上救生分隊。這是一支源於臺灣物資困乏的年代,每當滾滾黑泥挾帶大批林木,磅礴順勢而下,即溪水暴漲「出水」時,救人於溺因應而生的一支隊伍,號稱「水鬼隊」。它是民間義務職的組織,配合救災任務出勤,除了高超、精湛的泳技外,它更是國內大型水患救災不可獲缺的隊伍!而其獨一無二的救人神器「浮筒」,同樣是遠近馳名。  

  • 圖一圖一

浮筒又名「竹馬」是水鬼隊的獨門救生工具!它是一根「粗竹」,但浮力卻是相當驚人,使用者俯伏其上,縱然在時速80公里的湍流中,一樣能救溺,甚至1支浮筒可載重2個人(100多公斤),不過,前提是使用者必須經過一定的訓練,否則,也很有可能在未乘伏其上,即已翻落水中。浮筒浮力極佳,且耐撞、耐磨,每支浮筒中間有節,縱然因撞上礁石稍有破裂,其浮力也不致於完全喪失。它外表看似簡單,但其製程卻是繁複而冗長,須採自生長3至6年的麻竹,尤以4到5年的為最佳,將其鋸下裁截為1段約5呎長(竹節2至3節),直徑約為15公分,頭尾竹節需保留,採下後為免竹皮乾燥不易去除,在水分尚未流失前,先把青色外皮削去;去皮是為使竹內水分完全釋出,同時也可減輕重量,亦可減輕使用者的負擔,並增加浮力。再將去皮的竹子用鐵欄固定好,操作吊車將其置入「豬糞池」均勻浸泡3至4個月,使竹中的內部膠質被破壞而減輕重量,並具有防腐效果;而後將其取出清水沖洗乾淨,又再將其放入「堆肥土」中掩埋幾個月,利用微生物發酵的高溫,可使竹內水分完全被釋出,而期間長短視天候寒暖與堆肥土冷熱而定,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挖出一根看看狀況,避免被分解。接著第2次挖出刷洗乾淨將它陰乾,再次刨平外表使其平滑,然後塗上「瀝青」,使其更有張力而且更不易裂開,最後,等柏油乾了,再用於水中泡軟的藤繩,把用桂竹當「把手」兩端固定好,中間加上用槐木作成的「木馬」隔開筒繩,再加上一條麻繩雙套結可固定於使用者手上,使其不易脫落,即告完成。據說因它的獨特性,也吸引比利時消防博物館,特地從臺灣帶回一真品陳列其館中。水鬼隊秉持著人溺己溺的精神,全員隨時待命、出勤,無論天候多惡劣,也無論水勢有多強勁、湍急,甚至在寒冬的凜冽空氣中,為了使命仍舊會毅然決然的下水救溺。在現今的社會中,願這種情操與勇氣,能如黑夜中的繁星般,持續永恆地閃爍著。 (圖一採自內政部消防署消防月刊查詢系統107年9月號/消防花絮)

  • 浮筒模型浮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