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腦筋急轉彎是這樣問的:花蓮溪跟秀姑巒溪告白,結果被拒絕了!花蓮溪難過的問為什麼?秀姑巒溪回答,因為....我們「不適合」 (不是河…)。
雖然這是一道冷笑話,但是我們觀察秀姑巒溪流到舞鶴附近的時候,匯集富源溪及紅葉溪後,忽然急轉向東切穿海岸山脈,產生了一個90度大轉彎,下游河川是又深又急,和上游完全不一樣,其實是因為發生了河川襲奪現象。
何謂河川襲奪?是在河流發展的過程中,低位河不斷的向源侵蝕穿過分水嶺後與高位河相連接,使得高位河改向流入低位河,此時,低位河稱為「襲奪河」,高位河因上游水被奪轉向低位河則稱為「改向河」,下游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大家都知道,在46億年前地球誕生,當時整個地球都是岩漿,經過6億年的冷卻逐漸形成地殼,在岩漿上面飄移,其中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在600萬年前碰撞誕生台灣島。而當時秀姑巒溪與花蓮溪原為同一條河,叫做古花蓮溪,而古花蓮溪也是台灣東部最大的河川。
那秀姑巒溪和花蓮溪為什麼分手呢?原來第三者出現了,它就是奇美溪。在遠古時期奇美盆地有一條小河叫奇美溪,地質屬八里灣層,很鬆很脆,很容易向源侵蝕。又因為板塊運動,海岸山脈不斷被抬升,河川有三大作用力,就是侵蝕、搬運和堆積,所以位能抬高後動能增加,不斷向源侵蝕,終於把分水嶺貫穿,在十數萬年前變成搶水河。搶水河原本水沒那麼大,但是增加了古花蓮溪上游水量的生力軍,因此地形學上叫做「過能河」,它的特性就是河床小、水量大,也就是在如今秀姑巒溪瑞穗大橋的下游段。
古花蓮溪上游的水被奇美溪搶走了,所以今日的光復鄉以北的花蓮溪又叫「斷頭河」,斷頭河失去上游的河水補注,地形學上叫做「無能河」。花蓮溪因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流量變少流速變慢,無法將河川中的泥砂沖至下游,迫使花蓮溪主流逐漸往東移向鄰近的海岸山脈,最後於海岸山脈北端處出海。而主流西側則由於支流沖積扇泥砂不斷的沉積,在縱谷間形成大片平坦的地貌,成為聚落及農業的發展地區。
另外河川襲奪現象形成後,原由南往北流的支流富源溪則改向南流至主流,因此富源溪地形學上叫做「改向河」。如今古花蓮溪上、下游分家後,上游段現稱秀姑巒溪,於瑞穗鄉舞鶴附近匯集富源溪與紅葉溪後,流量增加水流變急,在瑞穗鄉舞鶴山前切穿海岸山脈,於豐濱鄉大港口附近流入太平洋,成為台灣唯一條流經海岸山脈的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