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濁水溪上游段台電霧社水庫及武界壩之防淤策略 第四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73期/ 發布日期:113/01/05

濁水溪上游霧社水庫武界壩之間約20公里河段,流經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萬豐村及法治村等部落,台電現正推動霧社水庫防淤工程及武界壩右山脊排洪設施改造工程(降低閘門高度6公尺),兩項工程均預計於民國116年完工。

霧社水庫主要功能為調蓄濁水溪水量,以增加下游發電廠的發電量,但水庫的淤卻不斷增加,導致水庫壽命的減少,雖有清淤工程,但量能明顯不足。為減緩霧社進水口前淤積高程上升速率,「霧社導水隧道改造為防淤隧道計畫」規劃將原已封堵之施工導水隧道改造為防淤隧道,希望藉由水力排砂改善霧社水庫持續淤積情況。該計畫經多面向研究後,包含水理輸數值模擬、水工模型試驗、施工評估等,建議規劃於座右山脊之#1、#2發電進水口下游處約105公尺新闢一條防淤隧道,其隧道後半段則係採改造既有導水隧道為之,防淤隧道設計流量為530cms。於汛期時操作防淤隧道進行滯洪排、或視前水濃度狀況彈性進行洩洪排,適時將入庫泥由防淤隧道排除,藉由隧道內部消能池消能後,再排入河道。

台電公司推估目前武界壩址年平均輸量約為311萬立方公尺,遠大於現有庫容約50萬立方公尺,顯示武界壩已無囚能力,蓄水範圍地形變遷已屬排洪期間天然逕流主導之河床動態平衡狀態,故水利署將其歸類於「攔河堰型」蓄水庫。惟現況濁水溪水含濃度高、武界壩蓄水範圍因庫容小沉功能差情況下,取水口引入含濃度較高易增加日月潭引入之淤積量,影響日月潭水庫壽命及水力發電效益。因此台電公司108年辦理「武界壩右山脊排洪設施改造可行性評估」,擬降低11座排洪設施之其中6座之底檻達6公尺,預定功效為增加庫容由現況30~50萬立方公尺至70~100萬立方公尺,有效蓄水範圍由現況300公尺增加至500公尺,以沉澱濁水溪懸浮質,減緩日月潭淤積趨勢。武界壩改善排洪隧道,可沈降土,減少引入日月潭水之含砂量,對日月潭水力發電亦有益處。

綜上,若前述工程順利實施且達到預定功效,霧社水庫防淤工程預估功效為使現況(99~105年)前淤積高程平均上升率0.88m/年,降為0.63m/年。推估蓄水範圍庫尾上游河床淤積高程上升率可降低至0.20m/年。預估年排量約可達 75萬立方公尺。另武界壩在實施有效水力排砂後,預估功效為其蓄水範圍往上游增加200公尺之河道可能降低1.6公尺左右。